第272頁 (第2/2页)
都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逐步完善,快速提升,幾乎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大明最先進的鐵廠。
鐵廠產能的放大,以及技術的提高,可以讓軍器局和機器廠需要的鋼鐵得到及時供應,軍器局也能夠提供更多的火銃、火炮以及鎧甲。
工部軍器局製造的火銃、火炮、鎧甲以及其他武器,都是優先供應復遼軍,至於遼西廣寧軍所需,則首先清空倉庫,然後才使用復遼軍淘汰下來地老產品。
這倒不是李彥厚此薄彼,有句話說得好,掌握武器地還是人,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武器要想成為戰場上的決定因素啊,還要看使用它地人如何。
好在工部軍器局的生產能力一直不怎麼樣,各個軍鎮衛所也都有自己打造兵器的軍器局,另外內監還有兵仗局,工部發下來的任務,軍器局還是能夠輕鬆完成。
徐光啟被再次啟用以後,與李之藻嘗試用西洋人的技術鑄炮,他們從澳門那邊的葡萄牙處買了幾門三四千斤的紅夷大炮,並且打算多造這種炮。
李之藻作為工部都水司郎中負責造炮,他的重炮思想,與李彥在軍器局一直灌輸的輕炮思維顯然並不一致。
不過李之藻也認識到軍器局的鑄炮能力似乎並不比那些澳門的傳教士差多少,而這個軍器局又十分排外,拒絕讓西洋人接觸他們的鑄炮技術。
這一點,李之藻曾經向李彥寫信提出,不過李彥給予了回絕,在他看來,這些傳教士代表的始終是西洋人,李彥可不想這些技術被西洋人學去,他給軍器局的命令是嚴格執行技術保密制度,只要不是軍器局的人,就沒有資格知道軍器局的事情,不管他是工部主事,還是工部尚書,更別說那些洋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