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部分 (第3/4页)
有着宗教信仰的人们,会再次感受到来自上帝或者是信仰之神的强大,自然之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能够让人释放心灵、回归真实;同时也能够让人感受生命的脆弱。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对于社会谎言的排斥和厌恶,何尝不是信仰之中最重要的因素——真诚——的一种体现呢?
恋家的中年人们、未成年依旧依恋家庭的孩子。会深刻感受到对于家庭的依赖。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除了血缘关系。即使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家庭悲剧,但事实上,家庭依旧是大部分人最温暖的港湾。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在生命的最后,一直在试图回到家庭里,对于他记忆之中那么充斥谎言和争执的家庭充满了思念。无论家庭的人变成什么样了,流淌在血液里的牵扯依旧是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每一个人。在“荒野生存”的故事里,在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身上,都会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因为这折shè的是自己对于现实生活、对于梦想生活的一种渴望,反映的是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许多人并不能赞同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选择,但是他们看完这部电影,却能够了解他当初作出选择的情况是什么。了解,但不理解。这就足够了,因为这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大部分电影,人们会围绕着它好不好看而争论,为了剧情、为了表演、为了特效之类优秀与否而争论;还有电影,从剧情到表演,从摄影到音乐,从氛围到情感,它都有出sè的表现,于是人们就围绕着电影的主题和价值观而进行争论。“荒野生存”是后者。事实上,埃文…贝尔的电影一直到都是后者。
从当初一部“恋恋笔记本”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这个苗头,之后的“神秘肌肤”、“阳光小美女”都是如此,特别是去年的“香水”,还有这一次的“荒野生存”,更是将这种情况推向了巅峰。而埃文…贝尔又一向喜欢隐藏在摄像机镜头背后,不动声sè地将自己的思绪和想法融入在每一个镜头的角落里、隐藏在演员那张带着表情符号的脸孔里,然后让人们自行去理解、自行去想象,所以,讨论就越发激烈起来了。埃文…贝尔的每一部电影总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媒体不厌其烦的讨论和争执,想必这就是根本原因之一了。
这次也不例外,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选择是否极端、是否负责任,或者是否值得美化,又亦或者是否值得颂扬,“荒野生存”上映之后,刹那之间就成为了媒体热议的焦点。
对于是否值得讨论的这个议题,“娱乐周刊”的威廉…伍德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埃文…贝尔这一边,没有任何的意外。
“想象一下,假如克里斯托弗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前往非洲参加慈善资助活动,然后意外死于榴弹又或者是奇怪的病症,那么还有人会质疑他的选择吗?人们也许会说克里斯的理想是伟大的,为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假设,克里斯托弗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徒步前往圣地,三步一磕头,其虔诚令人动容又难免让人不解,但是总体上,不解的人也会明白这是文化的不同导致的差异,那么,即使他最后在朝圣的路途上意外死亡,人们也会说他死得其所。
而克里斯托弗却是不同的,他生长在世俗的主流的环境下,但是他却选择了一条格格不入的方式去体验自己的人生,没有做主流价值观下的一个‘正常’人。相反,他显得很自我,或者说很自私,选择了自我放逐,选择了独行天涯。那么,我们既然不会议论其他人的梦想和信仰,又凭什么议论克里斯的呢?克里斯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义无反顾,虽然他没有‘有益于’这个社会,但同样也没有‘侵害’这个社会不是吗?
克里斯对于梦想的执着,对于zì yóu的向往,其实只是他个人的选择罢了,和非洲义工、宗教朝圣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