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 (第3/5页)

手段斩杀饕餮等三大准圣之后,两族之间大规模的战争虽然不再发生,但是中小型战争从来没有断过。

虽然这些战争多数以巫族取胜而告终,可是后土知道,巫族赢了战争,输了未来。

对于妖族而言,即使没有和巫族的战争,妖族每天死于内战的小妖就数以亿计,巫妖战争,只是妖族用这些原本会死于内战的小妖,来消耗巫族的有生力量。

在帝俊统治的时代,别说这种动辄数以百万规模丹境参与的战争,就连十万丹境参与的战争都屈指可数。正是在帝俊统治的时期,巫妖二族的势力达到了巅峰,妖族有数十位准圣,八百多位大罗,以及十倍于大罗的太乙和百倍的真仙,至于化境以下的妖族更是不可计数。而巫族的势力也不弱,出窍期到太乙境界的族人达到妖族同境界的十分之一。

随着巫族势力的膨胀,巫族的祖巫和大巫们觉得巫族应该拥有符合巫族实力的地盘和利益。

巫族的普通族人都有神境中阶的实力,相当于妖族中层,而以巫族在大地上的强大战力,拥有妖族十分之一的人口(以妖族中层来计算),至少相当于妖族二到三成的实力。

在巫族看来,洪荒以强者为尊,巫族的真正实力既然达到妖族的四分之一左右,就应该拥有相应的地盘,而不是局限于洪荒北部一域。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鼓动下,后土才有了竞争玉帝的想法,后土希望通过天庭正统的名义划分地盘和利益。

可是在后土当上玉帝之后,才发现,巫族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但是身为天地主角的妖族怎能允许巫族侵占自己的利益,别说是让出一部分地盘了,就连后土继承玉帝之位都被妖族视为动了自己的核心利益。

于是,巫和妖之间的战争开始了。

一开始,妖族犯了轻敌的错误,一位凭借饕餮等三位准圣的力量就能逼迫巫族低头,可是伐天一役让妖族认识到了巫族的力量。

三圣伐天虽然失败了,可这并不意味着妖族就会认输,反而让妖族真正的把巫族当做一个对手来看了,妖族动用了自己最强大的一张王牌,就像当年对付神族一样。

这张牌就是炮灰。

进攻巫族,妖族再也不动用准圣级别的力量,就连大罗也很少出动,妖族出动的,全是没有长生希望的炮灰。

是的,以妖族的势力,唯有天仙资质的后辈才有培养的价值,不成天仙,即使是太乙散仙也不过就是炮灰而已。

以炮灰对抗巫族的精锐,妖族自然是败多胜少,但是妖族不在乎,因为妖族耗得起。

巫妖二族之间的战争,极像神妖战争的翻版,巫族不断的在局部战争中取得胜利,可是在妖族持续不断的攻击下,巫族却没有时间将胜利成果转化为种族底蕴,整体实力反而在高强度的战争中被慢慢的消耗。

现在巫族族人的数量,已经比帝俊时期的巅峰,减少了几乎三成。虽然这些战死的巫族族人不是巫族的精英,但是一个种族的真正根基,恰恰是这些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普通族人。

巫族实力被削弱了,妖族的炮灰战术成功了,但是妖族发现,自己其实也没有赚到什么甜头。

事实上,不仅仅是巫族的实力损耗了,妖族的实力也被削弱了。

妖族是在内战中成长起来的种族,从气运的角度看,气运就是灵气之运,每一份灵地都有气运,灵地的灵气被修士吸收,就获得了气运,修士吸纳的灵气越多,实力越强,气运就越多。而修士之间的厮杀,其实就是一个气运汇聚的过程。气运汇聚堆积之下,能够产生一位或多位真仙,甚至太乙、大罗都有可能。

正是因为妖族是战争中成长的种族,所以妖族从来不会畏惧战争,当年的神妖战争,就是例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