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5页)

提到这样的高度,要是秦王的说法成立,那自己就成了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历史罪人,这罪名对周冲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脑袋里乱哄哄的,少有地心急了,叫道:“大王此言差也!”话一出口,立时后悔,可已来不及了。

“你还知道我是谁?”秦王颇有点好奇地看着周冲,扭头对吕不韦道:“仲父,叫你的人出来。”

吕不韦有点糊涂了,道:“王上……”他也弄不明白秦王的意思,技巧性地住口。

无论是反对秦始皇的人,还是推崇他的人,都得承认一个事实,秦始皇明察秋毫,周冲第一次领教到他这个优点,只听秦王说道:“就连他都知道是寡人,必是有人给他递了消息。刚才,一个年青人给他打手势,写了一个王字,是仲父的人吧?”

吕不韦的反应也不慢,马上想到那副联对字体很是眼熟,似曾相识,略一思索,马上就明白了,喝道:“李斯,你出来。”

第一卷 初试啼声 第十一章 初识秦王(三)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革新政治家,分封制的废除,郡县制的设立固然有秦始皇的远见卓识,意识到分封制的问题,也有李斯的贡献。正是他力排众议,陈述了分封制的弊端,郡县制才最终确立。(按:这其中其实另有隐情,但最终结果却是好的。)

另外,李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不小,著名的《谏逐客书》虽是议论时政,因其文章写得非常好,影响很广,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同时,李斯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书法家,擅长篆书。秦始皇统一国家后,命他和赵高一起改革文字,变大篆为小篆,流行了数百年,小篆现在还用到,这都是李斯之功。他是吕不韦手下红人,吕不韦对他的字体自然是印象深刻,秦王一提起就想到是他。

李斯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施礼道:“见过太后、王上、仲父。”

他镇定自若,好象面对的不是问罪的秦王,而是心情正好的秦王似的,一点也惊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曾淑瑶对他的表现是欢呼叫好,要不是曾澍发拉住她,肯定是冲上去拥抱他了。

“他这种人就那种德性,当他无路可退时,他会拼死一搏,表现让人敬佩。《谏逐客书》时他退无可退,挥毫而书,终成名篇,片言回天,扬名天下。可是,等到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他升到高位,功成名就了,就开始私念大炽,一心想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高位,斗志已经不复存在了,其行前后判若两人也。”周冲在心里感叹李斯的不同表现。

秦王似乎对李斯的镇定很是满意,看了他一阵才道:“你就是李斯?”

“回王上,草民李斯。”李斯不卑不亢地回答。

秦王指着那副联对数落起他的不是了,道:“这是你写的吧?你这种人自以为读了点圣贤书,识得一点周公礼,就以为了不起,是非不分。居然为这种危国损民的奸人作传,说好话,这就是你们读书人的德性。”

“要是照你说的那样,现代社会那些油料生产厂家不全是奸民了?这也太多了点吧。”周冲在心里不敢苟同秦王的问罪。

李斯依然一副好整以暇模样,道:“王上责备得是,草民也以为读书人多有不辨是非,只知一味是古非今,以为圣贤什么都是好的,对的也是好的,错的还是好的。”

李斯虽是受学于一代儒宗荀子,但纵观他一生的言论,他其实是一个知时务,达于时变的革新人物,不是那种只知圣贤之言的迂腐之人。秦王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他的话语也是发自内心的赞同,倒不是迎合秦王。

“你还有点眼光。”秦王以赞许的口吻道,话锋一转,又责备道:“你既知其害,为何还要为他这种奸民说好话?”指着周冲,一副坐实周冲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