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3/5页)

间不说。更可能引发些义。办坏事。”

淳于珏接着道:“论功劳,你和缭子先生的功劳远在他之上,若论拜相不是你就是缭子先生。也轮不到李斯啊。”

“你说得对。论功劳就我和缭子先生最大。只是缭子先生清高之人,不会拜相。我嘛。你是知道地,去意已决,为了助王上完成安抚功臣之事,我是必须退下来地,这拜相也轮不到我了。王绾守成之人。拜相的可能也小,只有李斯最合适了。”周冲剖析道。

淳于砾仍是想不通,道:“可他的人品实在是不好说啊,也太那个了,他要是当上丞相,难保不出事啊。”

周冲哈哈大笑,道:“就是因为他地人品有问题,他当丞相才最合适。我可以告诉你,他当上丞相不仅不会出事,还将有大功于园,对于目前的改革具有莫大的好处。”

“这是什么道理?”淳于珏眼晴瞪得老大。

周冲解释道:“目靠之事对他来说是一道饮,他过了这道坎,他就是丞相。他过不了就没有好果子吃了。在这关键时刻,我是不能请他地。更不能提醒他。得把他最真实的那一面表现出来,原因不说你也明白。王上时刻关注着他,我请他来王上就会怀疑是我提醒了他,他的丞相也就泡汤了。”

淳于珏一时也转不过弯,沉思了一阵,一双玉手猛击,连声道:“妙妙妙!帝王之术就是用好君子和小人,在目前情况下,用小人比用君乎强!李斯地人品是有亏欠之处,可他有一样本事是你们所不能比的:他可以不折不扣地执行王上的意图口在革新地关键时刮,有好多事恐怕见不得光,你和缭子先生恐怕都不会忍心去做,唯有李斯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这样的人不拜相,还能用谁呢?相公,你是怎么想到的?”

周冲笑道:“王上早就在布局了。你还记得前几天王上当着群臣之面喝斥李斯一事吗?表面上看是因为李斯对答失误,才惹得王上不满。其实那是王上在呵护他,提醒他不要与赢宁他们搅得太深,二者也是在敲打他,要他知道君威。”

“对对对!”淳于珏连声赞同道:“象他这样的人,有才学,却人品有问题。要是不经常敲打敲打他,难保他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王上真是圣明啊。”

周冲赞叹道:“王上雄材大略,千古罕见,一千年也不见得能出一个,对于帝王心术更是娴熟。君子可爱。小人可帐,但对于帝王来说,君子和小人各有用处,用好这两种人就行了。正是看到这点,管仲病榻论相提出君子不可为相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

淳于珏想了一下,道:“听了你的说法,依我看李斯这丞相也是过渡地,革新一完。他会得罪很多人,他的丞相也就到头了,那么接替他出任丞相的会是谁呢?是缭子先生,还是你?”她的话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李斯被当枪使了,革新一完就该扔掉,另择丞相。

周冲摇头道:“都不是。缭子先生蹈红尘是因为于心不忍,想助王上一统天下。结柬数百年的战乱,为的是天下芥生,而不是功名利禄,他不会为相。红尘热闹,白云冷,各有所爱。我也热闹过了,不想再去奔波,只想与你在一起,闲暇之余课徒,把一些有盖的知识教给别人,也就满足了。”

淳于珏很是威动,把周冲的手贴在俏脸蛋上,温柔地道:“你对人家好,人家心里明白,不过,要是对天下人有利。你还是应该去做,而不是守着人家。男子汉嘛,当志在四方,你可以放心,人家一定当好你的贤内助。”

这是见识非凡的话,巾帼不让须眉,周冲很是感动,道:“芶利社稷生死已,若是有必要,我自会去做,但王上革新成功,人才辈出,济济一堂,又何必凡事必周冲不可?”

淳于珏望着周冲,一脸的幸福,有点好奇地问道:“那谁会是丞相?甘罗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