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 (第2/4页)
是他登临玉女峰以及多日在朐县附近海岸线实地勘察之后做出的决定。
沿海可以修建军港码头的地方,有几个重要的条件,比如要能够抵挡多个方向的大风,尤其是东南一带的台风;要有足够的水深,能够停泊大型的战船;要有干净无碍的航道,水下不能有暗礁和险滩,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出港口码头;要有干净的淡水水源以及完善的岸上补给仓库,还要有可供水手们上岸休整的营盘、酒肆、勾栏,以及医疗救护场所。
太史慈经过反复评估,在三处适宜修建军港的地方上最终选择了这处向内凹入,水流平缓,背靠山峰的位置,并且将此处基地命名为东海郁州港。
按照事先的约定,太史慈并没有给糜家留下修建码头的资金,全凭糜家进行修建,今后港口修建完毕之后,糜家的船队可以租用部分码头,而晋国水师专门用来承担海上长途运输的船只,则优先为糜家的海上商贸提供服务,并且今后还会有战船护航。
糜家与晋国水师的这笔交易,一开始或许难以获利。但从糜竺的眼光和角度考虑问题,承担郁州山军港的修建任务,其实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郁州军港的建成,岛上一定会有大量的百姓定居,今后专门为军港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这就会带来大量的商机。除了水师,糜家无疑对这座岛屿最有控制权,今后水师官兵在此处补给和休整时,他们的兵饷就会大部分花销到这里,这将是一笔十分长期而且可观的收入。
另外,修建郁州码头,就像是为糜家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晋国搭起了一座海上专用桥梁,今后一旦天下动荡有事,糜家在东海面临危险时,便可以携带大量的家眷仆人和财富,举家乘坐晋国水师的大型船只离开是非之地,经由北方的泉州码头登陆,最终取道晋国,安然脱险。
第158卷 第1259节:明轮船横空出世 (19)
史书中记载,当年糜家投奔刘备时,曾经有上万的门客和下人一起投往刘备,可想糜家的势力多么庞大。如果这样一个家族不是通过海上运输这种低成本、高承载量的方式进行转移,实在难以想象他们如何能够突破曹操和袁绍等势力的围堵,安全抵达路途遥远的晋国。
辞别了糜竺和陈登,太史慈率领船队向北而行,海上一支持续的东南风为这支船队提供了助力,使得船队航行的速度明显提高,不几日他们便抵达了东莱郡不其县与黔陬县之间的一处很大的海湾(今胶州湾青岛地区)。
太史慈命令船队转向进入海湾之中,拣就近渔家停靠渔船的码头靠泊,带着一干手下上了岸。根据船上出身东莱一带的水手介绍,此处海湾水深流缓,水底干净无暗礁,比起郁州山岛来,更加适宜修建大型的水军基地,所以太史慈特意登岸勘察,准备与当地官府协商购买一段岸滩,作为今后晋国水师向南扩张的重要港口。
本就出身东莱郡的太史慈,与当地官府不其县令打交道时十分顺利。一位王姓的县令听说太史慈这位同乡乃是晋国水师提督,身份比起他这位县令而言尊贵许多,加之又是威名赫赫的赵兴手下将军,所以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前去拜访的太史慈。
前些时日,从晋国返乡的青州兵中,有不少老家就在不其县内,他们满载而归时曾经轰动一时,就连王县令都得悉此事,所以也就知道如今青州和晋国的关系非同一般。得知太史慈想要向官府购买一段海滩作为今后水师的停靠之处,这位王县令十分爽快的便答应了下来。整个胶州湾岸线长达上百里,又不是什么风水珍贵的宝地,私下里卖给晋国一截,想必就算州牧孔融知道了,也不会当成什么大事。
顺利买下了一段海岸线之后,太史慈索性留给这位王县令十万两银子,作为修建港口的启动资金,要求他帮着招募百姓,先修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