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 (第3/4页)
因为《晋报》的成功发行,启发和鼓舞了祢衡办报纸的巨大热情,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晋国又相继产生了四份报纸,分别是《上党晨报》、《太行晚报》、《商报》以及《卧虎科技报》。这四份报刊,分别得到了太行书院四大祭酒(博士教授)的亲笔题名,一经发行,立即风靡晋国,受到相关行业百姓的热烈追捧。
五份报纸的发行,对于促进晋国内政建设发挥出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各级官府有了向百姓讲解政策的信息发布平台,底层百姓有了向上反应民生近况的渠道,不仅避免了各行业、各阶层的矛盾和摩擦,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了各种优势资源。
作为代表官方声音的《晋报》,将开科取士的内容刊印出来之后,果然引起天下侧目。因为这个方案实在过于令人匪夷所思,一些传统的士人自然是大声咒骂赵兴祸乱朝纲,自毁根基;一些原本没有希望从政做官的下层百姓则是欢呼雀跃,激发出更为旺盛的生产热情。
尽管一份《晋报》惹得天下士人群起而攻之,可赵兴仍然是我行我素,丝毫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地将这项制度推向实践。
第四五三章卧龙凤雏归谁家
已经在司隶地区游学了一段时间的诸葛孔明,终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潮进入了洛阳城。这一路上,他仔细地了解沿途的民情,观察各地州郡官吏治下的民生,拜访了一些当地的世家望族,也算是颇有收获。
偶尔,诸葛亮也会从沿途晋国开办的商行之中,购买一份廉价的《晋报》,看看晋国那位权倾一方的“太傅”赵大人,最近又在忙着捣鼓什么新鲜玩意。
在诸葛亮心目中,大汉的太傅只能有一人,那就是如今在洛阳朝堂混的很滋润地袁隗。作为一个封国,赵兴被称之为“太傅”,已经非常的越礼,甚至是有些过分了。
晋国的文官之首,按礼应该称之为“相”,既不是丞相,也不是宰相;一国的武官之首,按礼应该称之为“中尉”,既不是手握天下兵马大权的太尉,也不是统管一郡兵马的都尉;专门负责教导和辅助晋王的老师,按礼应该称之为“傅”,前面没有太字!但现在所有晋国人都喊赵兴为“太傅”,包括晋王刘镕。
大汉天朝,怎么可以有两个“太傅”呢?现在有两个太傅,将来是不是有两个皇帝呢?诸葛亮心中带着这样的疑问,手拿最新一期被人炒得火热的《晋报》,满脸忧郁地走进了洛阳城。
第142卷 第1130节:苍狼军直捣陇西 (13)
在江东受了孙权折辱的庞统,带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愤愤之情,一路从吴州出发,经过了袁术主政的扬州、陶谦主政的徐州、孔融主政的青州、曹操主政的兖州,希望能够寻到一处可以施展胸中才华的地方。可惜,结果让他十分沮丧,拜会的所有人都习惯于以貌取人,或者凭家世、资历和名望用人,没有人真心在乎他胸中有多么经天纬地的才能。
就连本人被赵兴称为“曹黑子”的曹操,看到庞统那一张有些黝黑,略微丑陋的面容之后,也是三言两语便将他给打发走了。
再向北走,就是袁绍主政的冀州了。庞统只用了一眨眼的功夫,就决定不去冀州。袁绍年轻时,在洛阳号称美男子,本人又是极为在乎虚名,庞统若是前去,不过是徒增羞辱。
向西走?不远处就是虎牢关了,进了虎牢关就算半只脚踏进了洛阳城。去还是不去?就在庞统纠结苦闷的时候,一份报纸改变了他的想法,这份报纸自然是发行天下的《晋报》。
当庞统看到《晋报》上刊载的赵兴关于选拔官员的最新论述时,简直都要流出激动的泪水。虽然从未谋面,但赵兴反复强调的选拔官员最重要的几点标准,简直就是为他庞统量身定做一般。
这一次,庞统仍然只用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