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3/5页)

还有,前脚刚推进手术室,晋察冀军区一二三号首长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之后各个师、团都有首长打过电话来询问。

更为让人震惊的是延安也发来电报询问,并要求医院全力抢救王亮,并且要跟进汇报王亮的病情。

这不由得让总部医院怀疑他们抢救的这个是真的只是一个旅长吗?

不会是中央首长吧?

虽然旅长也是一个不小级别的干部,但是在1941年,**所领导下的部队人数已经多达440000人,其中八路军305000人,新四军135000人。

因为是新扩编,八路军一个旅的人数大概在20006000人不等。

这也就是说大概有一百五十个旅,而相应产生的旅级干部最少有上千人。

加上机关的、总部的,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说一个旅长也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啊。

既然想不明白,索性就不再探究这个问题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自己的同志,关心也是应该的,不遗余力的救治更是义务。

“旅长,您不喝了?”一碗大米稀饭王亮只喝了几汤匙就拒绝不再继续喝了,只让喜顺有些担心。

“恩~恩~纸~”王亮嘴里模煳不清地发出了几个声音。

“旅长,您是说要纸吗?您要写字?”喜顺问道。

王亮眨了眨已经,表示对。

喜顺连忙跑到护士台要来了纸和笔,放在了王亮的右手边。

手是好的,胳膊也是好的,没有受严重的伤,写字是完全可以的。

王亮拿起笔了写了几个字,然后就把笔放下了。

纸上只有四个字,“一团骑兵”

喜顺一看就明白了旅长的意思,他是想知道一团和骑兵营的情况。

“旅长,一团损失了一百二十三名战士,骑兵营,骑兵营牺牲了二百七十八名战士,孙营长,孙营长为了救您,没,没了一只胳膊。”喜顺说着说着就哽噎,后来情绪抑制不住哇地一声就哭了出来。

他只有十七岁,还是一个孩子。

虽然身手好在比武大会上取得了好的成绩,但是参加革命的时间并不长,参加过的战斗也寥寥可数。

但是上次的战斗,绝对是让他终身难以忘记的。

似乎惨烈这个词已经不能用来形象地形容了。

如果真的要找一个名词,“绞肉机”三个字恐怕不为过。

王亮叹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泪水从眼角边流了出来。

王亮似乎很久很久没有这么哭过了。

**********

几天后。

孙德胜是在喜顺的搀扶之下来到王亮的病房的,他的脸色看上去要比王亮的好的多了。

毕竟只是少了条胳膊,身上其他部位的刀伤也都不是很严重。

“旅长!独立旅骑兵营营长孙德胜向您报道!”孙德胜用仅剩的右手给王亮打了个军礼,精气十足地道。

“谢谢你,老孙,兄弟!”王亮一直盯着孙德胜那空荡的左袖,心里很不是滋味。

孙德胜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失去左手臂的。

虽然左手臂被带回来了,但是无奈时间太长,早就坏死,也接不上了。

“旅长,你这话说哪里去了,我孙德胜一直跟着您征战,最佩服的就是您了。别说是一只手臂,命搭上我都会救您。不就是一条胳膊吗?我还有右手,照样能杀鬼子!”孙德胜的情绪波动并不大,在他做出伸胳膊救王亮的那0。01秒钟内,他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了。

王亮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反正就是心里不是滋味。

这就是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