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邓氏父子与东宫 (第1/2页)
太子爷见状当机立断,勒令邓恒昌、邓大老爷主动上书请罪。
一个失职、一个治家不严。
今年六月下旬会开恩科取士,此事父皇已经下旨让他全权负责,这是大事,决不能有任何闪失,东宫此时不能落下任何把柄让人攻讦。
太子自己也在早朝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出面向父皇请罪,痛心疾首表示自己也有错,平日里没有照管好岳家,以至于发生这种事,无论如何,邓家就是有错,他这个太子也有责任。
既然有错、有责任,他不该也不会推脱狡辩,请父皇责罚。
太子爷和邓家父子这么一请罪,自然有他们一派的人纷纷出言表态。
太子爷贤名在外,一向来谨言慎行,德行操守无不叫人佩服,此事与太子爷何干?太子爷委实太严于律己了。
无论如何已经死无对证,强行要将此事栽到邓家二公子头上,是不是多少也有那么些不讲理?若凭此都能定罪定罚,又将要求人证物证的律法置于何地?
邓家纵然有错,但也该权衡以罚,不能随心所欲枉视律法啊。
端王一派自然不甘示弱,纷纷反驳。
双方吵得乌烟瘴气,最后的结果还是在太子所料之内,证据不足,有错,但不多。
念在邓家父子俩主动请罪的份上,邓恒昌失职,被贬为大理寺寺丞,罚奉半年;邓大老爷治家不严,罚奉一年,思过半月。
武威侯夫人与安小姐着令太医院仔细诊治,所需一切费用由邓家承担。着令邓家向武威侯夫人、安小姐赔礼道歉。
太子爷领旨谢恩,邓家父子亦领旨谢恩。
端王一派也无不满,山呼万岁,大呼皇上圣明。
邵珣、安学铭虽然有些不满意,但也知道事情能到这一步已经算好的了,且不说没有证据,就算有证据,最终顶多也只会推出个邓府管事当替罪羊,皇上多少总要维护东宫体面,原本便不可能让此事公然坐实的。
也正因为心里早就看穿这一点,邵珣一开始便先下手为强,还不等邓家人反应过来就动手脚杀了那三人,来了个死无对证。
与其让邓家随随便便推出个管家顶罪,当然让邓恒昌声望大跌、官职被贬更划算,至于邓大老爷,邵珣倒是没多想,能把老家伙拉一把便拉一把,拉不着也不算亏了。
邓恒昌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本来就只坐了一年不到,为了这个位置邓家和太子可没少筹谋,这会儿因为失职而被贬斥,他想要再往上升,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此事虽然算是尘埃落定,太子心里虽恼邓恒彦不懂事,心里更加忐忑不安的还是父皇的态度。
下朝之后太子求见,想要私下里与父皇好好交流交流感情,皇上却叫大太监传了话,让太子且回去,改天再来请安。
太子心下慌了神,又不敢跟大太监胡乱打听,一则这是窥探圣意,是犯忌讳的事儿;二来即便他敢问大太监也未必敢说。太子只好忐忑不安的回了东宫。
他虽没有明着向太子妃迁怒发脾气,却借着别的理由又将太子妃喝斥了一通。
太子妃知道他这脾气,只得忍气吞声、做小伏低,无论什么都恭顺的认了。
不然呢?她娘家兄弟惹的事儿,她不承担谁承担?
太子不会明白皇上为何不见他。
这件事是邓家人的错,邓恒昌、邓大人都有错,但太子有什么错?他居然站出来请罪,皇上心里膈应的紧。
他就这么向着邓家这个岳家?小舅子作恶,他也要揽责?
还是说,太子嫌他的贤名还不够吗?
邓府,邓大老爷回去后便叫人将小儿子打了一顿板子,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邓大夫人心疼的不得了,眼中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