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2/5页)

人未杀死,了解内幕的汪兴却借机缠上了袁宝璟,1997年以来,汪多次向袁宝璟借钱未果,便开始打电话给袁宝璟,威胁说要举报其违法犯罪事实。直到2oo1年初,袁宝璟将汪兴的威胁告诉了袁宝琦,后者提出杀人,袁宝璟表示同意,并提供了3o万元资金。

袁宝琦将杀人的事交给堂兄弟袁宝福,袁宝福又向另一位堂兄弟袁宝森提出此事,后者主动提出由自己去做。2oo1年11月15日,袁宝森在汪兴家附近刺了汪数刀,大难不死的汪兴被法医鉴定为重伤。

此后,汪兴继续威胁、恐吓袁宝璟,袁再次向袁宝琦提及此事,并说“不行就办了他”。在袁宝琦的操办下,袁宝福与袁宝森密谋跟踪汪的行踪,终于将汪杀死在其家楼下。

为了获取案件的关键证据,警方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到当地一条河中打捞作案用的猎枪。在想方设法坚持打捞两个多月之后,警方才最终从厚厚的冰层下找到了被杀手丢弃的枪支。

………【狱警日记(连载)(153)】………

现年38岁的袁宝璟生于辽阳一个贫穷家庭,和很多企业家的经历一样,这位在当地一度不太出名却红遍京城的亿万富翁,也曾饱尝贫穷,并且经历过白手起家的艰辛奋斗。

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三的袁宝璟至今还记得,因为穷,他在8岁时就被送到乡下亲戚家,一边干活一边念书。早日摆脱困苦的生活,从那时起就成了袁宝璟最大的梦想。

1985年,经过两次补习的袁宝璟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那时的他,也许压根没想到,2o年后,法律科班出身的他竟然被以故意杀人罪判了死刑。

袁宝璟的一位同学回忆,在大学期间,年轻的袁就有了“投资”意识,他先是帮教授抄书稿,以每万字2元的价格挣来一点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一辆旧三轮车,为京城大小胡同的杂货店送货,由此赚得更多的钱。

在经历了苦行僧般4年的大学生活后,袁宝璟再次显示出他的韧劲和能力。那时候,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如现在这样需要极力自荐,但袁宝璟偏偏善于推销自己。毕业前夕,他背起一只大书包,从长安街上的建国门开始,看准一家家大公司和银行,主动送上“自我推荐表”,中国建设银行最终接纳了这位坚韧不拔的年轻人。

但仅仅3年之后,袁宝璟所固有的开拓和冒险精神再次得到了体现。1992年,他辞去当时在人们看来还是金饭碗的银行工作当了“农民”。袁在北京郊区怀柔县注册成立了建昊实业展公司,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营项目。

袁宝璟将仅有的2o万元启动资金的一半买下了优质“黑小麦”专利,再用5万元向农民租了3oo亩地,剩下的钱用于支付化肥、农药钱和管理、劳务费用。在农地里,袁宝璟根本不像个老板,除草、种地,样样都干。半年之后,黑小麦成熟了,袁通过卖麦种掘到了第一桶金——2oo多万元。

袁宝璟并没有满足于小富即安,此后,他开始涉足利润和风险都非常大的股票、债券业。特定的历史和经济环境,加上天生的冒险精神,使袁宝璟的资金游戏越玩越大,不到2年,袁宝璟全面开花,一口气吞下6o多家大型企业,建昊集团由此走高。至此,袁宝璟拥有了37亿元资产,成为名副其实的“收购大王”。一时间,诸如“商业奇才”、“北京的李嘉诚”等称号,让这位后来成为中国位“世界青年创业者大奖”得主的年轻企业家无比光彩。

尽管袁宝璟那时已是京城的著名富翁,但比起袁本身的名气来,其所捐助的一项奖学金可能更加闻名。1996年,袁慷慨解囊1ooo万元人民币,和团中央联合起了一项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的奖学金。

和众多富人在行善后喜欢留下自己名字的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