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第1/2页)
通政司周圍的街巷中,有不少提塘報房,他們往常地活計就是等著六科發出邸報,抄寫後送往各地。通常來說,每個省直以及北直隸的州府都會在京城設提塘抄送。
除了這些官方的提塘,還有一些民間地報房,他們都是靠著抄送邸報賺錢,京城有很多想看邸報但有沒法從六科看到的,就會從他們這裡買。
只不過自從有了《華夏商報》。這些報房的生意就不好做了,畢竟他們只是抄送邸報,這些消息報紙上都有,而且報紙上還有很多邸報上沒有的消息。
而且《華夏商報》又便宜,才一分銀子一份,他們抄送的邸報,就算是長期的訂戶,平均下來也要幾錢銀子一份,這個價格相差太大了。
原本。這些報房還占著位置優勢。邸報一出來就能抄送,速度更快。更有時效性,不過華夏社居然搬遷到京城來了,這讓他們頓時緊張起來。
&ldo;華夏社現在牛了,頭天的邸報,第二天早上的報紙就有,這樣下去啊,咱們這些報房都關門得了。&rdo;
京師提塘報房不少,都有些固定的客戶,不過選擇報紙地也越來越多了,這幾家租了個四合院,等邸報的時候就聚在一起議論。
&ldo;這可沒法子,人家那可是印刷的,不比咱們手抄。&rdo;
&ldo;要不,俺們也辦份報紙?&rdo;抄寫邸報十幾年的吳鐵筆嘆了口氣,有些捨不得放下這份行當:&ldo;聽說,那個什麼《華夏商報》,一期能賣幾千份,一個月就是上千兩銀子,他們做得,咱也做得啊!&rdo;
&ldo;吳師傅,不成的,&rdo;負責拿邸報的盧游光搖了搖頭:&ldo;你們去打聽打聽,別的書鋪一分銀子才印幾頁紙,《華夏商報》那可是四張八開足足十六葉的大小,南城的修德坊說了,這要給他們印,算上紙墨刻板,成本都得兩三分銀,還得印一千份以上,印少了就更貴。&rdo;
&ldo;僅僅是價格貴也就算了,修德坊地掌柜還說,那麼多的內容和版面,光是雕版,就得八個刻工用兩天的時間,若是一期要印五千份的話,他們起碼得印七八天,七八天?等印出來,還找誰賣去。&rdo;
&ldo;那就奇怪了,修德坊那麼大的鋪子也印不了,這個華夏社是怎麼做到的呢,看他們的樣子,院子比這裡還要小呢,&rdo;有人不解地問道。
&ldo;屁,你知道個什麼?&rdo;盧游光不屑地撇了撇嘴:&ldo;他們在紅井胡同的院子,只是採編部,印刷在城南外城的宅院裡,據說有好幾十個人呢!&rdo;
眾人是越說越覺得喪氣,這些日子地生意已經是越來越不好做了,誰知道今後會是什麼樣子?
雖然北京是個陌生地地方,不過包有才在短暫的驚訝過後,很快就將自己當成是這裡地一員,活躍地融入到人群中。
只用了幾天的工夫,包有才就在這裡如魚得水,還如願搭上了通政司一位參議的同知的關係,在感情與金錢的雙重作用下,對方答應將每天奏疏中有趣而又不是很重要地消息提供給他。
包有才相信。這只是第一步,這要走出了這一步,以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消息,這是他奉命在京城構建信息網的最關鍵一步。
接著,包有才又開始拉攏起京城的報房。這些報房雖然其貌不揚,也一向被人看不起,不過他們能在京城堅持下去,在邸報的獲得、發送等方面,都有些心得。
&ldo;說起這個,你們華夏社可不地道!&rdo;盧游光喝得滿臉通紅,借著酒勁大聲對包有才說道:&ldo;你們報社是好了,可咱們報房地人都丟了飯碗,昨天大家都商量了。怕是要就這麼結束呢,都是做了許多年的行當。&rd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