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几个问题 (第1/2页)

这一章回答几个读者评论,虽然发表评论的读者不一定能看到这里。 第一就是一个轧钢厂不应该是支部,而应该是其他的。 很抱歉,有些话你能说,我不能说,打不出来,只能用支部代替。 第二就是,轧钢厂的级别降级问题。 首先来说shougang并不是石钢,是基于石钢整合而来的,轧钢厂更不可能是shougang,这个前文说过了。正常情况下,一个轧钢厂即便是有一万人,正处也就到天了,一轧才那么特殊的地位,两万多人,才正处。但是在当时,部分积极配合的标杆会高配,但是完成改造之后,会降级到应有的标准。历史上的三轧自然没有这个待遇,但是不是为了迎合电视剧吗。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次降级没有成型。真正的管理流程应该是是,冶金部大于钢总(局)大于shougang大于下面某钢厂大于某个轧钢厂,所以我一直说他是石钢的下属,哪怕shougang出现了,他也不会归他管辖。剧里貌似是红冶钢厂。 第三就是中专和高中的问题。 中专最早是有三类的,第一类就是大专,只招高考生,第二类是高考生和中考生都要,第三类就是子弟学校,让工人孩子在进厂之前就开始学习技术,实际上本质上是个技校。至于高考,不是高中生的特权,只要有介绍信 都可以参加报名。所以这个时候,对于中考生来说,高中绝对是好于中专的,至于说什么中专毕业就比大学低一级,拜托,现在的中专本身就只比大学低一级好吗。高中和中专没有可比性。 后来由于城乡人口调整,也开始了教育清退,清理了一大批混日子的子弟学校。对于一些学校也进行了整合升降,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彻底区分了中专和高专,一个可以招中考生,一个只招高考生,但是在学校上,都是某某专科学校,实际上依然是只比大学低一级,高中和他们没法比。 再后来,高考取消,改成推荐大学。那群包分配,还能考的,可以招中考生的中专瞬间成了香饽饽,但是这个数量很少,和庞大的高中生数量来说,几乎没有可比性。 后面恢复高考,允许初中生和高中生同时参加,但是这个时候,所有的中专和高专类似,只招高考生,高中就更没法比了。截止到目前为止,考高中和考中专都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你不考上高中,你想考中专都难。哪怕是是中考生在面对中专和高中的时候,第一选择也是高中。原因很简单,你要是能读完高中,再来考你想去的这个中专,基本上是十拿九稳。 但是后面,中专和高专全面分开,只招高考生的高专和高职合并为大专,算到大学那边去了。中专则开始下放到只招中考生的水平,中专生也不再是只比大学毕业生低一级了,而是成了产业工人孵化器。完全和大学没法比了,供销学校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中专,就是因为它依靠庞大的供销系统,保证了毕业生的分配和待遇。当然由于中专的生源质量提升,也有很多人能考上大学,这毕竟是少数牛人行为,因为中专的科目安排和高考安排差距已经很大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风气已经变了,一切向钱看的大环境下,以及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盛行,可以少上几年学,包分配,而且不要学费的中专,立刻就超过了,需要交学费,还不包分配,而且高考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的高中。实际上,这种情况只出现普通老百姓身上,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高中,自然比不上低风险,低投资,高回报的中专了。实际上有没有刻意培养产业工人的意图也都说不好,就跟现在的中考分流一样。 实际上,在当时,但凡是有能力承担读高中的成本和风险的,都会选择高中。大学生实在是太香了,据我哥的领导说,他当初在某数一数二的大学毕业,最后选择回家去胜利油田,当时班主任,班导,甚至学院方面的领导都出来劝他,不要浪费了自己的能力。不排除有吹牛的嫌疑,但是当时的大学生是真厉害,尤其是文史哲这三个专业。我甚至都怀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