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部分 (第3/4页)

来了十三万德制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弹。而且其中威力最大的被帽穿甲弹,占据了总数三分之一。

同时还从为苏联人生产的七十六毫米坦克炮弹之中,调拨了两万发穿甲弹和高爆榴弹,基本上解决了抗联大口径坦克炮弹生产上的困境。并紧急为抗联调拨了一批制造穿甲弹的高性能钢材,解决了抗联在会战期间补充炮弹的原材料问题。而抗联在会战**阶段第一批投入实战德制一零五榴弹炮的炮弹,也是美国人给制造的。

而且苏联人移交过来的这批德国坦克,也不是全部都要投入到一线作战部队。这其中一部分,除了调拨给训练基地培训乘员之外。还有一部分在抗联无法自己制造零部件的情况之下,充当捐献者。

尽管苏联同时也转交了一批从被击毁,已经无法修复的德军坦克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比如说履带、拖带轮、负重轮,以及发动机、电器设备等部件。但上了战场,谁也不敢保证这批坦克会遭遇到什么样的状况。多留下一批备用者,还是有好处的。

这样一来,投入一线作战部队的德制坦克总数,只有苏联移交过来得三分之二。抢时间生产出来的五十毫米坦克炮弹,虽说数量上并不算很多。但是平均分配之下,也足够保证此次会战进行了。

虽说有些手忙脚乱,而且在杨震很不情愿的情况之下,抗联目前使用的三种口径的坦克炮最终还是多了两种。但考虑到所面临的现实处境,杨震最终也没有在追究。只是告诉熊大缜,原定更换火炮的计划不变。

这次作战就暂时先使用原装火炮,但是战后所有的德军坦克更换火炮的计划不变。不仅仅是此次苏军缴获的德军坦克,要全部更换为苏制坦克炮。就是未来苏军转交过来的德军坦克,也要全部更换为苏式坦克炮。杨震这么做,也就意味着对熊大缜搞出的这一手默认了。

其实杨震很清楚,四十五毫米坦克炮数量不足,无法替换下来所有的德制坦克火炮,其中也有自己很大一部分原因。甚至可以说,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得原因,就是出在自己这个全军一号的身上。

两款苏式坦克炮之中,除了七十六毫米坦克炮,因为苏联人转交过来的技术图纸过晚。即便有苏联专家的协助,但是就算再怎么紧赶慢赶,也基本上不可能在战役发起之前实现量产。火炮不是大刀,有点铁就能打造出来。

这玩意从设计到生产,是需要大量时间和技术支持的。普通火炮尚且如此,更何况复杂的多的坦克炮。别看都是火炮,但是坦克炮的设计和制造,要比同口径的地面火炮要复杂的多。即便有完善的图纸,也不见得能够立即生产出来。

但是苏制T二六S型坦克图纸和技术资料,以及协助抗联生产该型坦克的苏联专家,前年底就已经到位。实际上军工部门,去年就已经能够制造这款坦克所使用四十五毫米坦克炮,以及九十马力发动机的能力。先别管生产能力,首先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只是杨震在接到报告之后,却否决了军工部门开始生产坦克炮和发动机的建议。只批准先小批量生产部分发动机,作为现役坦克备用发动机,以及全力解决改型坦克炮所急需的穿甲弹。至于坦克炮的量产,甚至军工部门递交的先试生产一部分样车的报告,直接被他否决了。

杨震很清楚T二六坦克装甲太薄、车体太小、发动机马力过小的毛病,限制了它们后续发展。面对着整个二战快速发展的坦克技术,这款基本上没有改进余地的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空间只能越来越小。

别说在欧洲战场上对付德军的新式坦克,就是在中国战场上对付日军已经开始量产,并大规模开始装备部队的九七式坦克,也已经明显不是对手,更何况对付日军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式坦克?其性能也就勉强欺负一下日军的九五式坦克,以及九四和九二式装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