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5页)
单凭曹睿的这一手,实际上已比当今的许多政客还要高明得多;这已不单单是了解政治游戏规则的表现,更说明曹睿对于人情世故同样了若执掌,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魏书》中评价他“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实在不能说夸张了多少。
可惜好景不长,自从诸葛亮星落五丈原,郭皇后身死,曹魏内外诸事都大体搞定后,失去全部工作压力及动力的曹睿,却开始悄然转变。
他开始沉迷于物质享受,给自己不停的修建宫殿,相继建立起昭阳、太极等宏伟的殿堂,又筑总章观,高十余丈,最终导致百姓“力役不已,农桑矢业”(《资治通鉴》)。
他也开始变得好色,完全忘记自己母亲的悲惨命运。“帝耽于内宠;妇官秩石拟百官之数;自贵人以下至掖庭洒扫者;凡数千人;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资治通鉴》),一个男人找上千个女人伺候,就是铁打的身体也很难坚持的住。
而最、最、最要命的是,他开始求仙求道,渴望长生不死。
不得不承认,在对生死的认识上,曹睿远没有他老子曹丕看得清楚,“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曹丕《又与吴质书》)。宇宙万物有生自有灭,有始必有终,甚至连宇宙自身都无法例外,更何况是人呢?纵观俗世,也只有人的精神才可能一代代延续下所,才是接近于“不朽”的途径。而其他无论怎样,归根结底终是场空。
中国君王的通病,就是总爱幻想能够长生不老;以曹魏前朝秦皇汉武之英,后世唐宗宋祖之明,概不能免;即使有那么多“革命先烈”前车可鉴的“血的教训”,也都以为自己能得天独厚,与他们大不相同,而乐此不疲不顾后果,最终折腾到“登天”了事。
诗鬼李贺就用《金铜仙人辞汉歌》记录了曹睿这段“求仙”时期的荒谬行为;其序曰“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此应为景初元年的误写,即公元237年),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也就是讲“魏明帝年间,下令将汉武帝时制作的捧露盘仙人通向拆除,将承露”
《魏略》记载这段历史说“是岁,徙长安诸钟虡、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作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又铸黄龙、凤皇各一,龙高四丈,凤高三丈馀,置内殿前。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於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
汉武帝时为求仙创建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此时却成了曹睿的求仙工具。而更加恐怖的是,方士进贤给曹睿的承露盘中承载的却不是什么所谓“露水”,而是今人听来都毛骨悚然的东西,那个原子序数80,原子量,对人体来说相当恐怖的存在——水银。
别看现在这东西到处都能找到,但在当时却是价值连城,千金不换;世俗以为“成仙”(长喝‘登天’确实很快)的绝妙良药。
正如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所说“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煅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
虽然我们不知道当时水银的纯度有多高,但生喝水银(喝汞,Orz),我相信这绝对是造成曹睿早死的最直接原因,从此后李时珍所谓“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的“若干人”中,便多了曹睿这一条亡魂。我想制作承露盘的汉武帝若地下有知,也该纵情狂笑于自己死后数百年还可为子孙报仇雪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