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第1/2页)
「好像從一開始,就只是一意長老在和他們辯難。」
「對哦,我也記得是這樣。」
「嗯,主持一定是在等一意長老支持不住時再出手。」
「不對啊,一意長老好像有一刻鐘沒說話了,剛才智善大師問的問題太難了,一心主持怎麼還不出手。」
他們嘀嘀咕咕時,一心主持卻是顯得很平靜淡然,似乎成竹在胸,實際上一心主持此刻嘴唇微動,悄悄傳音入密道:「把他們打發走,可以一天不上早課。」
年輕僧人微微一笑,亦傳音道:「三天。」
一心主持傳音回道:「再不行動,一天都沒了。」
年輕僧人頗是無奈,只好點頭。
他又奉茶給一意長老,一意長老輕輕頷首,接過茶水,傳音道:「了悸這次得靠你了。」
年輕僧人微微頷首。
智淵就在一意長老對面,於是年輕僧人先奉茶水到他面前。
智淵漫不經心接過茶水,道:「一意長老,我師兄以三關問你和一心主持,你們尚未回答呢。」
第2章 辯難
年輕僧人走到智善面前,問道:「敢問大師,究竟是哪三關,小僧不才,願意一一作答。」
智淵道:「小和尚,你這般年紀能背幾本佛經,我師兄的三關你是答不出的。」
年輕僧人淡淡一笑道:「達者無先後之別,大師為何覺得我定是不能回答。」
智淵露出一絲譏嘲。
智善聽後,卻淡淡道:「那我就問問你。」
只見他問道:「人人盡有生緣,汝之生緣在何處?」
所謂生緣便是人的里籍、姓氏,也就是你姓什麼,從哪裡來,這是平平常常的問題。
不及年輕僧人回答,智善接著伸手道:「我手何似佛手?」
緊接著又伸出腳問道:「我腳何似佛腳?」
他一連三問,先是平常之問開頭,馬上就發出第二問第三問,兩問都是機鋒重重,跟第一問大相庭徑。就像是先拉了你一把,馬上給了你一腳,讓人喘不過氣來。
面對智善的逼問,年輕僧人從容不迫將茶水奉到智善面前,說道:「請喝茶。」
智善道:「你回答了我的問題,我再喝也不遲。」
年輕僧人淡淡一笑,繼續道:「請喝茶。」
智淵道:「你這小和尚好不曉事,我師兄問你,你答不上來就答不上來,怎麼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話。」
年輕僧人說道:「我已經回答了第一個問題。」
智淵道:「你就回答了請喝茶,這也叫答案?」
年輕僧人微微笑道:「智善大師問我生緣,旨在用平常之問,試探我有沒有體究佛法的本領。我請大師喝茶,乃是要大師不為禪機所惑,而能夠當下純然直心地享用茶的真實原味,如此一來心無成見,茶便是茶,萬事萬物的本質,亦是如此,以此心自然可體究佛法。」
他說完後,瞧向智善,道:「大師,我說的對是不對?」
智善終於接過茶水,微笑道:「不錯,還請繼續。」
年輕僧人繼續侃侃而談道:「大師所問『我手何似佛手』,意思是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所以大師的手自然跟佛的手相似。」
智淵不禁點頭,說道:「第三問你又如何作解?」
年輕僧人淡淡道:「無論諸佛龍象,還是眾生馬牛,都是本質如一,沒有區別的,所以大師的腳,自然也似驢腳。」
智善嘆息一聲道:「蘭若寺果然藏龍臥虎,貧僧領教了。」
智淵見師兄有甘拜下風的意思,便道:「我還有最後一問,你們若有人能答上來,今年入學宮教學的名額我們寶光寺便不和蘭若寺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