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3/5页)
讨论楚浩的E型杂论,这对于楚浩自己来说,也是有莫大的好处。
能参加讨论的,都是物理学界的大牛,楚浩能与之提前打个照面,混个脸熟,这好处自然不言而喻,甚至标志着楚浩正式进入顶尖物理学界的圈子了。
而且这么面对面的交流,对楚浩的论文也有很大的好处,新理论出现,肯定少不得有人挑刺,而能挑刺的,也就是明天跟楚浩一块开会的这些理论物理学的大牛们。
大家坐在一起沟通沟通,有什么想法和疑问,楚浩提前解答下,别到时候楚浩开报告会的时候,突然有人站出来找麻烦,那时候就不好看了。
不管是对于楚浩还是对于提问者来说,都是如此,尤其是楚浩。
要知道真理虽然是永恒不灭的,但是真理刚出现的时候,并不一定会被大家认可,看看中世纪那些掌握着真理,却被教会烧成灰烬的人,就知道真理没经过时间检验之前,真理掌握者的待遇是如何的。
牛顿还好些,在他之前的宣扬日心说的布鲁,是被火刑烧死的。
在比萨斜塔做实验的伽利略在1633年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生监禁,晚景凄凉,郁郁而终。
甚至就连近代的特拉斯,也被爱迪生打压的,不得不以自己身上作为载体,然后通电,以如此可悲可泣的方式来证明交流电并不会电死人。
当然了,现今社会,楚浩倒不至于受到如此悲惨的打压,但是哪个大牛质疑下E型杂论,那么基本上可以说十年内,E型杂论都不会被大规模的推广,这就是学阀的威力。
而提前开个小会,就是为了经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是现在楚浩居然尥蹶子了,这就麻烦了,这些大牛给他面子,过来开会,接过楚浩这个主讲人不来了,说不得真要有人存心打压打压楚浩。
不过这会,楚浩真的顾不得了,不把幕后黑手抓出来,他寝食难安。
而且他相信,有石老和周院士给自己保驾护航,这事应该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
这就是有组织,有背景的好处,即便稍微出点格,也有人给背书,帮衬。
而没组织,没背景,那就不好说了。
楚浩重生之前,河北科大的韩教授,在《自然》发表了一篇论文,即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论文发表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国内外誉为诺奖级的研究成果。
但是随后的质疑声不断,一直都有说其学术造假的,有说能重复试验,有说不能重复试验的,吵得死沸沸扬扬。
没办法,这位韩教授才四十出头,土生土长的常山人,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国内读的,也就是没有国际顶尖学院学习经历,也就是所谓的土博士。
进入的河北科大也不是什么名校,之前也没发表过什么杰出的论文。
现在直接一步登天,拿出了一篇诺奖级的论文,要是没点质疑声,那才叫奇怪了。
但是如果其是从哈佛,剑桥之类的顶尖学府毕业,工作单位不说是那些国外的顶尖实验室了,就是国内的科学院又或者水木,燕大之类的下属研究所和学院就行,如果再能有一两个院士为其背书,这种质疑声绝对不会出现的。
至于什么不能重复试验的事情,压根就不会有人提。
正所谓,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新技术的出现,肯定不会说是烂大街的,随便哪个人就能掌握,有人不能重复试验,只能说明其水平不高,并不能说明这位韩教授学术造假,毕竟有人已经做出了重复试验。
楚浩之前想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为什么会那么难,也是同样的原因,没有背景,没有经历,没有人背书,整个就一三无人员,然后就想发篇论文说自己的科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