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5页)
为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俗名。植物为多年生、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有块状或粗厚的根;叶常掌状分裂;花蓝色或紫色,有时白或黄色,左右对称,排成总状花序式或圆锥花序;萼片5,花瓣状,上面一片大而呈帽状或头盔状;花瓣2-5枚,小;雄蕊3-5;果为一蓇葖。
块根又名草乌头(英文名称:kusnezoffmonkshoodroot),有毒,入药能祛风湿、散寒止痛。乌头属约350种植物,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165种,约有36种可供药用。常见于东北和西南,大部有剧毒,因其块根内含有乌头碱(acotine),可作麻醉药,中国著名国药附子即为乌头(a。carmichaelidebx。)的旁生块根(子根),有回阳补火,散寒除湿之功,有些种类为很好的庭园花卉。
形态特征编辑
普遍外形
乌头属植物(13张)
乌头属是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植物。根为多年生直根,或由2至数个块根形成,或为一年生直根。茎直立或缠绕。叶为单叶,互生,有时均基生,掌状分裂,少有不分裂。花序通常总状;花梗有2小苞片。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紫色、蓝色或黄色,上萼片1,船形、盔形或圆筒形,侧萼片2,近圆形,下萼片2,较小,近长圆形。花瓣2枚,有爪,瓣片通常有唇和距,通常在距的顶部、偶而沿瓣片外缘生分泌组织。退化雄蕊通常不存在。雄蕊多数,花药椭圆球形,花丝有1纵脉,下部有翅。心皮3-5(-6-13),花柱短,胚珠多数成二列生于子房室的腹缝线上。蓇葖有脉网,宿存花柱短,种子四面体形,只沿稜生翅或同时在表面生横膜翅。'2'
乌头属的演化从外部形态方面大致表现在以下诸点:
·地下部分从多年生到二年生和一年生;
·叶的分裂程度从小到大,从掌状深裂到掌状全裂,一回裂片从浅裂到细裂;
·上萼片从船形到盔形、高盔形、圆筒形;
·花瓣的瓣片从小发展到较大,从分化程度小到分化成明显的唇和有短到长的距;
·种子表面平滑到出现膜质横翅。'2'
代表物种
乌头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粗1-1。6厘米。茎高60-150(-20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约2对,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顶生总状花序长6-10(-25)厘米;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狭卵形至披针形;花梗长1。5-3(-5。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长3-5(10)毫米,宽0。5-0。8(-2)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长1。7-2。2厘米,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无毛,瓣片长约1。1厘米,唇长约6毫米,微凹,距长(1-)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蓇葖长1。5-1。8厘米;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9-10月开花。'3'
2地理分布编辑
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