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5页)
,行‘中黄太一’之道,发动黄巾起义,欲取天下,最后却未能成功。天公将军死后,他的几位弟子认为黄巾军之败,在于天意弄人。”
唐小道道:“天意弄人?”
燕义道:“天公将军深信五德始终之说,其部属皆头裹黄巾,便是为了以土德代替汉室的火德。大秦以水德自居,不管是旗帜还是君王服饰都为黑色。水德生木,刘邦得木德之气,所以项羽灭秦,却是刘邦霸天下。再后来,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光武帝拔乱反正,以火德取代前汉之木德,是为后汉。天公将军以黄巾起事,意以土德代火德,然而他虽以土德自居,却未得土德之气,最终如同王莽一样,不过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又道:“天公将军死后,他的几位弟子认为天意弄人,人要胜天,便只有逆天行事,固此秘藏九节杖与《太平清领书》,建了这黄天道,意欲逆天机、毁五德,经历一代又一代,以期终有一日能够人定胜天。”
唐小峰失笑道:“五德始终说?如此飘渺虚幻的东西,他们也会相信,活该他们一事无成。”
燕义定睛看他:“谁说五德始终说,只是飘渺虚幻之物?”
唐小峰错愕地看着燕义……难道连他也信这个?
燕义道:“我且问你,大秦为水德,周朝为火德,但是再往前推,可以推到几时?”
唐小峰皱眉道:“古籍有云: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五德始终,似乎是从虞舜开始。”
燕义道:“虞之前有尧、有喾、有颛顼、有黄帝,为何这五德始终,却是从虞舜开始?”
唐小峰道:“这个……”这个他哪里会知道?
燕义又道:“我再问你,神州大陆共分九州,这九州之说,又是从何而来?”
唐小峰道:“九州一词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作九州,九州之说,由此而来。”
燕义道:“大禹治水却是何时?”
唐小峰道:“禹是在治水之后,声名大起,直至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山后,方才接舜帝遗命,统治天下,所以他治水之时,天下仍是虞舜的天下。”
燕义笑道:“果然不愧是唐探花之子,这等事难不到你。”
唐小峰很谦虚:“好说,好说。”就这点东西,想难我还早着呢。
燕义神情开始变得凝重:“你既然读过《禹贡》,想来你也应当听说过九鼎?”
九鼎?不知怎的,唐小峰心中动了一动。
他缓缓地道:“帝舜令大禹开山治水,天下大治,百姓感帝舜恩德,取九州之精铜,铸成九禹上贡帝王。九鼎铸成之时,帝舜已老,乃是大禹摄政,又因治水主要是禹的功劳,所以这九鼎又被称作禹鼎,当然,与这九只禹鼎有关的传说数不胜数,有人说这九鼎其实是天帝所赐之法宝,大禹便是用这九鼎收尽当时为患江海的妖魔鬼怪,方才治水成功,又有人说,这九鼎乃天命之象征,得九鼎者方能得天下。”
“那这九鼎后来又去了哪里?”
“商汤逐桀,迁于殷城,武王灭商,放至太庙,这些在《墨子》、《史记》里都有记载,战国时,秦昭襄王灭周,迁九鼎于咸阳,却有一鼎失落至泗水,及至嬴政一统天下后,曾令数千人在泗水打捞,终究还是没能找回,到了项羽灭秦,却连剩下那八鼎也未能找到,后来虽有帝王重铸九鼎,但铸出来的,已不再是上古之时九州所贡的那九只禹鼎。”
燕义赞道:“贤侄好学问。”
唐小峰目光闪动:“五德始终,始于虞舜,九鼎亦是在虞舜之时方才出现,得九鼎者得天下,这九鼎和五德之气……难道有什么关系?”
燕义缓缓地道:“虞舜之前,只有强者才能称霸,天下治少乱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