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1/4页)

听懂了三钻子的传话以后,他回忆的闸门随即打开了,记忆的屏幕上闪电般地展现出一个个生龙活虎的镜头。

第三章(。dushuhun。)  午宴说梦(上) 22崎岖雪中送炭,洪鹢胆大包天2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10:17 本章(。dushuhun。)字数:2588

那是风云急剧变幻、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二十世纪初叶,他在省立一中读书。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无限敬佩的一位同学,就是齐驱。他的笔名叫崎岖。他,面目清癯,个子高大,经常穿着件泛白的毛蓝家织布便装,裤腿掉得老高,衣袖短得仅能掩肘,显然是身子长得过快,还穿着从前的早已不中身的旧衣服。他经常打赤脚,到了冬天才穿双旧布鞋,可又常常不穿袜子。那些衣冠楚楚的学生常常白眼瞧着他,鄙夷不屑地说他土里土气,是标准的乡巴佬,没有一点学生气。可他似乎一点也没有察觉,终日埋头读他的书。生活往往总是与人恶作剧,就是这个土包子,考试起来,科科第一,特别是写的文章(。dushuhun。)惊世骇俗,震聋发聩,此后连最有名望的老师也对他刮目相看。后来大家才知道,他家境极为贫寒,是族祠里资助了他的学费,他才能有机会来省城继续求学。洪鹢更敬重他的远见卓识与超人的果敢。他写文章(。dushuhun。)大声疾呼:中国其所以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欺凌,这是由于几千年来,特别是现在,广大工农在仍然地主豪绅、官僚军阀的如山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不能上学,不识字,不会写算,愚昧无知,任人欺压,不敢愤起反抗。当代青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唤起工农大众,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彻底改造黑暗的旧中国。他的语言如雷霆,如飓风,和之者如响;他的行动如闪电,如利剑,所向披靡。课余,他就动员热心的同学,与他一道深入工人群众,为工人兴夜校,引导工人学习文化,给工人宣讲革命道理,为革命积蓄力量。当时他洪鹢不只积极地参加了创建夜校的工作,而且也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应有的经费,成了崎岖的左膀右臂。毕业了,他约他一道考大学,并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学费,可是崎岖却严肃而认真地说:

“在水深火热的中国的工农大众,再也不会允许他的儿子远离火热的斗争。我只能和他们一道,与虫豸豺狼周旋撕咬,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农的痛苦。你有条件,就应该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务必最大限度地学会并精通革命真理,将来,有的放矢地用来指导革命斗争,保证无产阶级革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革命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没有千千万万的坚定执着的革命者,前赴后继,将自己的一腔碧血献给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因此,我为现在,你为将来;你作程婴,我作公孙杵臼:殊途同归,这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以后崎岖便去工厂,下农村,投入了火热的斗争,开展工农运动,深入唤起民众。他也考入了北大,穷究革命真理。一南一北,各自东西,承担起各自应挑的重担。崎岖居无定所,他们的通讯时断时续,七八年没有谋面。

崎岖和他的同志进行的斗争是卓有成效的。到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二十年代,他在南中国点燃的熊熊的工农运动的大火。他自己呢?北大七年,勤勤勉勉,攀登书山,遨游学海,虽不能说无点滴收获,但仔细检点起来,似乎眼前只有白茫茫一片。是大海,还是大地?要到达理想的境地,是依仗舟楫,还只凭借车马?他十分茫然。就在结束学业的这年的暑期,他回到了洪家大院。

一天午饭后,屋子里闷热难当,午睡睡不成。他顺手拿了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的一本诗集,信步走向愚池。说它是池,其实不小,呈十分规则的椭圆形,面积约略有四五亩。其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