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矗�
欧晴对才华横溢的永远,守着个姿色平平、而又素质低下的村妇,很不理解。那日布置新婚会场时,劳昆的那几句戏谑的话,虽然让她生气,但也确实甜到了她的心窝里。她与永远老婆比,那是天上、人间,不可同日而语,可永远却没有看上自己,她很不甘心。她的话说得如此露骨,犹如一颗炸弹爆炸,即刻刮起狂笑的风暴。与欧情偎在一起的池新荷,自竹海离去后,曾遭遇到姚令闻的多次骚扰,心里像亘着块石头,一直落落寡欢。除了工作学习,往往寡言少语,默坐沉思,与人很少交往。她觉得自己与永远是同病相怜,欧晴的刻薄的话,跟永远过不去,也让自己难堪。她就拉着欧晴的手,语言里梗骨带刺,却又煞似亲切地说:
晴妹,清油炒菜,各喜各爱。你喜欢咸,他喜欢淡。你志在高山,他心存流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不可强求。战国时吴起为了作将军,心狠手辣,杀掉了妻子;如今的一些南下干部,离家时与妻子海誓山盟,可转眼就抛妻弃子,另求新欢。可唐代的尉迟恭就不同。他是开国功臣,唐太宗为了笼络他,决定将自己的娇女下嫁于他,可他却富不易妻,婉辞拒绝,守着着自己的老太婆。人们处世,从主观上看,各有自己的所谓是非标准,道德准则,难于强求一致。不过,客观上毕竟还是有个标准尺度,孰长孰短,孰轻孰重,人人心里都有把尺,有杆秤。永远所固守的道德,乃是清水淘白米,尽人皆知的。他屈心抑志,克己为人,有口皆碑,我们又何必僵持一己偏见,故意去扯破新衣捉虱子,过分的责难他呢?欧晴听到她僵持一己偏见的话,顿时觉得脸上麻辣火烧,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现在正九点,出发!九点四十分准时登船,错过了半分一秒,休怪船不等人。尚文摸出怀表看了一下,大声命令道。他如今装扮成苏子的模样,确实有长者的风度,大家即刻噤声上路。不过三五分钟,便迤逦爬上了堤坡,他们一字儿排开,伫立堤上,瞩目远望,前面,湖水浩淼,左面,金波荡漾,右面,芦苇如海,芦花似雪,可就是不见船影。大家不禁惘然若失,没船,游什么湖?响把见到此种情景,禁不住恼怒起来。沉寂了许久的响把,此刻剧烈地响起来了:
尚长子,游湖赏月,怎么连船的影子都见不到?寒冬腊月,你竟然把我们带到这毫无遮拦的湖堤上喝西北风,你,你安的什么心?
黎疾刚才不是说过,吃腻了鱼肉的爱果蔬,穿金带银的七仙女爱穷汉,过惯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的我们,当然爱喝西北风!你这么吵吵嚷嚷,大惊小怪干什么?尚文嬉皮笑脸与响把开玩笑。可大多数人没见到船,觉得下一步行动扑朔迷离,这是尚文在戏弄他们,大家都十分恼怒,连平日文静寡言、笑容可掬的的女教师,也唧唧喳喳地抱怨,欧晴更是大声地斥骂起来:
尚长子,隆冬时节,要我们负重跋涉,到湖坪野地来受罪。你,你也太捉弄人了!
老师们,压压火,别怪我。不是我捉弄你们,让大家喝西北风,而是牛郎捉弄了我!尚文面对愤怒了老师,还是嬉皮笑脸地解释说,最近我读晋代张华《博物志》,这本书的卷十说,';天河与海相通,每年中秋日,就有一张浮槎(木筏)浮来,从不失期。如果人能乘上它,就可以上溯天河,见到天帝的女孙——织女。';我想,月下游湖,不是图个乐趣么?能见到织女,岂不是奇趣无比?而湖海是相通的,木筏历海,当然也会经湖,我们从这里乘木筏,不是也能见到织女么?果真能这样,岂不是能拨动我们猎艳搜奇的琴弦?可是如今中秋过了,不知';浮槎';是不是还会来?于是我就去请教我爹。我爹告诉我,织女处银河之东,牛郎在银河西岸,可王母娘娘吩咐下来,只许他们七夕于鹊桥相会。不过能织出天上彩霞锦缎的织女,当然聪明透了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