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页)
则天的安排当李显替补,也曾当了两回不管事的皇帝,第一次当皇帝要听母亲的话,第二次当皇帝要听儿子的话,瞧这皇帝当的多憋屈。(万分委屈地:我TMD就是一没用的替补。)
唐玄宗李隆基排行为三,他的两位哥哥连个太子也没捞上。李隆基当皇子时就露出一定的政治天赋,没有当时的李太子,唐睿宗的皇位都不知会不会被他妹妹太平公主夺走。(无比自豪地:这皇位是我靠自己的能力争来的。)
唐肃宗李亨,排行也是老三,属于称安史之乱时主动上位,硬生生把玄宗架成太上皇。(不好意思地:战乱当前,父亲民心已失,我钻了个空子。)
从肃宗始,大唐还是大唐,不过前面的盛世两字要去掉了。而皇位的传递,也基本按长子为皇的原则平稳传下去了。(异口同声地:我们也想折腾折腾,可是唐朝已弱,禁不起折腾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 英雄出世(1)
李世民虽然得皇位的方法有些偏激,但这产不妨碍他是个非常优秀的皇位。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极其强盛。对外方面,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灭了*厥这一心头大患,后来更被各族拥立为“天可汗”。对内方面,李世民重用贤能、善于纳谏(魏征之事我就不用再说了吧),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给大唐持续强盛打下了根基,李世民的作为也给后来的皇帝做出优秀的表率。
对于高宗李治,大多评价其为“仁但无能”,我看未必。首先说,李治应该是胆子很大的,否则他也不敢与老爹的才人武媚娘私通。其次,在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大的动作,但民政都在持续发展之中,倒是颇符合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段时间被称为“永徽之治”。 史称:“永徽之政,百姓阜安,颇有贞观之遗风”
而军事上,那更是了不得。无论是隋朝两帝、还是唐太宗时期,都曾征伐朝鲜半岛,但都基本是无功而返。在李治当朝时,应新罗之请,曾先后派兵出击溃高句丽和百济,并派兵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给父亲李世民报了仇(看来国人抗美援朝那都是有传统的)。显庆二年(657年),唐朝灭了西突厥,版图为唐朝各时期最大。
如此说起来,高宗李治也算是个称职的皇帝,只是到了晚年,重病之下,没有把权力尽快移交给儿子,而是的交给自己的从父亲身边抢来的媳妇,甚至最后大权旁落于外姓。(太宗如果知道后,一定会从坟墓里爬出来,使劲扇李治的耳光。)
高宗死后,虽然名义上皇位传于李显,但其实真正把持朝政的是“天后”。后来武则天不甘于幕后,在公元690年,以67岁的高龄当上了皇帝(根据她当皇帝的年龄,也可以判断出她广招男性内侍以充后宫的事未必属实)。改国号“唐”为“周”,定都在东都洛阳,武则天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高宗期间,民间曾出现一个起义的女首领陈硕真,自称为皇帝,不知武则天是否受到了她的启发。)。
有位电影演员曾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更是难上加难。”女人做到武则天这一步,那更是难到了顶峰。有人怒、有人怨、有人骂,有人不尊皇权,对武则天指手画脚、张牙舞爪,怎么办?武则天一咬牙:“杀。”
在唐朝(把武周也算进去吧)诸位皇帝中,对待人员内部矛盾的处理上,武则天无疑是最狠的,她杀伐决断、任用酷吏,对可能威胁到她的人毫不留情。不仅对政敌狠,对自己的孩子更狠。资治通鉴写:“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对自己的女儿如此,对儿子也不手软,李弘、李贤的死,武则天也都有嫌疑。骆宾王《讨武曌檄》更是说她“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人神之所同疾,天地之所不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