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4/5页)

军感奋。

颜真卿的所作所为,惊动四方,一时间近者来投、远着呼应,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 统兵20万,横扫燕赵。皇帝下诏封颜真卿任户部侍郎;辅助李光弼*叛贼。不久;又加封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在打了几次胜仗后,虽然看似风光,但颜真卿知道,要论写字,自已是当仁不让的宗师,但若论打仗,自已恐怕还比不过常年征战的悍将。再三思虑之后,把河北招讨使让给了贺兰进明。这时候逢平卢将领刘正臣据渔阳起义; 颜真卿派人送去十多万军费;并不顾众人劝说,把自已十岁的儿子颜颇做人质,以明确对刘正臣的支持。从这件事看来,颜真卿虽然是文人,但很有他堂兄颜杲卿的一股狠劲。

有人认为,颜真卿在河北当上20万人的“武林盟主”,对安禄山的朝廷潼关起到了非常大的牵致作用,令叛军不敢急攻潼关,给当时的战乱多了一些日子的安宁。

老鱼认为,这对颜真卿的作用有些夸大了,首先,20万人有虚张声势的因素,估计把前来投难的人都算上了。在叛军眼中,这些临时招募的老百姓虽然人数众多,但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以一击即溃,后来事实也证明如此。安禄山所注重的根据地是范阳、平卢,岂会因河北后方略有事变就改变攻打唐庭的大计。

我们佩服颜真卿不假,但也没必要无限拔高。颜真卿充其量算是地方武装的局部胜利,虽然对安禄山的队伍有一定影响,但从根本上不可能改变双方战争的走向,不过他对于河北地方武装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正是因为有颜真卿这个榜样的存在,河北诸郡才慢慢恢复了抵抗叛军的勇气。

在后来,颜真卿还做了许多令老鱼深感佩服的事儿,但和本书的主题实在是拉不上关系,只能遗憾地免记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四章 跛脚将军(1)

安禄山造反后的几天,恰逢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玄宗正为安禄山叛乱犯愁,想当然的就向封常清问计,征求一下他的看法。封常清在两年前,曾成功征讨大勃律国,扬大唐天国之威,在玄宗看来,封常清应该是有军事才能的。

封常清或许在塞外呆得时间太长了,根本没有想到叛军的厉害,当即想当然的道:“现在因为天下太平已久,所以人人看见叛军都十分害怕。但这只是一时现象,事情有逆顺,我估计叛军的优势会突变。”这种把叛军不当回事儿的论调和杨国忠基本无二。

但发表几句评论也就算了,但封常清越说越起劲:“我自愿请缨,立刻赶到东京,打开府库,召募勇士,然后跃马挥师渡过黄河,对叛军进行反击,用不了几天就会把逆贼安禄山的头颅取下献给陛下!”

大话谁不爱听,何况现在的玄宗就爱这一口。

第二天(十一月十七日),玄宗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以前封给安禄山的职位当然就自动作废了)。封常清当天就带着玄宗的无限期望,乘驿马直奔东京洛阳。

或许封常清在玄宗面前本心不想吹牛皮,但他至少是欠考虑的,叛军既然能一路挥军直入,所向披靡,岂是乌合之众?再说,你手下临时召募的后丁,又岂是以前所带的安西精兵?

整天呆在朝中勾心斗角的杨国忠不懂军事,难道你这一方节度使也不懂?

从另外一个角度为说,封常清和其他的节度使比起来,真正领兵打仗的次数还真不多。甚至从根本上讲,他更像是名文人。

封常清的发迹也不是依靠战功,而且别出心裁、非常有特点的另类方式。

封常清本为蒲州猗氏人,但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充军,担任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南门的守军,封常清也随祖父生活在胡城。虽然他也少有壮志,但在主要依靠父荫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