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4/5页)
三座受降城,作为屯兵驻守军事据点,阻断突厥南下通道,防御突厥侵扰。
唐代的李益曾站在受降城头,写下千古绝唱《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在担任横塞军、振远军使的同时,郭子仪还任朔方节度下的单于大都护府的副都护(官居正四品上)。张齐丘选中木剌山作为横塞军的驻地,全是战略需要。战略目的是达到了,但其他问题出现了,最主要的是木剌山附近的地,土质太差,无法进行耕种,即使费尽力气种了,也收不了多少粮食。
守边固然重要,但眼前的生活更重要。于是在753年,横塞军徙筑到了永清,改名为天德军。郭子仪任天德军使的同时,还担任了九原太守,这一年,他已经57岁了。
郭子仪虽然官职一路升迁,但和他未来的敌人和著名战将来说,升职速度并不算快,咱们来比较一下。
安禄山,40岁已经官封平庐节度使,49岁的时候,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
李光弼,38岁已经是河西节度使兵马使,41岁封节度副使、蓟郡公。
王忠嗣,26岁任河西节度使兵马使,42岁时已经兼任河西、陇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
高仙芝,在20多岁时就是将军了。
并且李光弼、高仙芝、歌舒翰等人,在担任重要军队领导节度使之前的战功,都进行了介绍。但在对安史之乱前的郭子仪却只字未提,郭子仪作为朔方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如果说没打过仗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或许说明他一直未有大功、无过失,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官职的变动。
30余年的军旅生涯,郭子仪已经从少年儿郎已经变成两鬓霜白的将军,他还有机会实现他儿时“济世安民”的梦想吗?
在歌舞升平、久享太平的盛唐,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乱搅乱了大唐这一池春水,一时风云动荡、一时血雨腥风。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在战乱中,无数人无所适从,无数人折腰降节,也有一些豪杰在乱世中挺身而起,他们要剑指江山、平定天下、解危机于倒悬。在这些热血豪杰之中,出现了一位身材伟岸的英雄,他就是郭子仪。
第一卷结束了,对于郭子仪成长初期,史书没有过多的记载,我也不敢展开情节。只是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郭子仪少年的一些情况,下一卷“决战千里”才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是安史之乱中郭子仪等人可歌可泣的战事经历,为您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大唐画卷。。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六章 奸相(1)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杀奔洛阳,一时天下震动。
由于河北胡化严重,并未对安禄山造成太大的抵抗,唐军望风瓦解。只半年的时间,安禄山的大军就攻占长安、洛阳两都,反军的气焰一时高涨。
玄宗仓促逃离,一路远遁。半路之上黯然回首,“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不禁潸然泪下。这时的玄宗,不知是否后悔自己的过错,后悔自己不听忠言、只顾贪图安乐,终成今日之大祸。
………
大唐如同一个巨人,坚定而努力地爬上了万仞之巅。他站在绝顶,举目四顾,“一览众山小”,心中不由得意万分,正在踌躇满志之时,山峰骤然崩塌,把巨人猛然摔下了云端。
有许多人因为大唐由极盛陡然间转入极衰感到匪夷所思。其实在巨人爬到巅峰之时,脚下的大石已悄然出现裂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