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4/4页)
的方向是与安禄山方向相反的剑南。杨国忠曾兼任过剑南节度使,安禄山反叛后,已经命令节度副使崔圆暗中准备物资,以防备危急时到剑南使用。
(这一点很令人有些不解,根据杨国忠的一贯表现,有些不把安禄山叛乱放在眼里的感觉,没想到竟然已经做好了败退的准备。难道之前的轻视安禄山只是为了迎合玄宗的心理?)
第二天,杨国忠召集百官于朝堂,痛哭流涕地问他们有什么计策,百官都不回答。他们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如何回答。一是没有什么办法;二是不知玄宗现在怎么想的,贸然提起逃跑,是不是令玄宗难堪,走了封常清的下场。
这时长安城中的百姓惊慌逃命,都不知道该往那里躲避,店铺关门,市里一片萧条。杨国忠又让韩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入宫,劝说玄宗到蜀中去避难。
756年6月12日,玄宗思考了一天后,不知又发什么神经,登临勤政楼,下制书说要亲自率兵征讨安禄山。但当天晚上,就暗自收拾金钱、布帛、马匹,准备逃跑。
第二天一早,玄宗连个招呼也不打,带着宫内的老婆孩子、杨国忠等亲信、宦官偷偷出了城逃向剑南。当天早晨,百官还有入朝的,到了宫门口,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士们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只是再怎么等,也等不到皇帝来了。
玄宗这事儿办得真是不地道,先是打个“御架亲征”的幌子,然后偷偷逃走,实在是没有必要。叛军压境,玄宗逃走也无可厚非。非要死守长安,成为安禄山的俘虏才是不明智。但既然要逃走,总要组织、安排一下吧。这样对臣子,甚至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而不顾,实在有违玄宗一向自诩贤君的形象。
玄宗逃出长安,不仅造成长安的混乱,更是造成天下一阵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