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部分 (第2/4页)
从而达到了上一世历史遗迹中的影响力,为此我们还欢呼雀跃,骄傲不已。
可曾想过,中原以外的土地,为何对我们的中华民族归属感、包容性并不是很接纳?
其中原因,不外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这个儒术被统治者们惯坏了,给了他们足以安逸生长的土壤,让他一边为皇权服务,一边享受着皇权蒙荫给他们的名望。
少了竞争对手后,加上身后皇权统治者的支持,让他们变得安逸起来,让他们不用再去为他们的儒术文化寻找更多的培育土壤,从而使我们的主流文化,只能在中原地区生根发芽,却永远不能被他人接受。
最后,却是如同上一世一般,我们需要大费力气的花钱,在各地开办孔子学府,来增加我们海外华人对先祖的认同感。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可曾有过哪一个儒术大贤,会走出中原地区,把自己的文化传承到中原以外的地区?是中原以外的地区难以接受?可他们连最起码的文字还没有呢!为什么会难以接受?
是他们的野蛮劣根,让我们主流儒术失去了适合的土壤?可我们的主流儒术,也是冲破了重重险阻,最终登顶中原文化的金字塔尖。
所以,我们的主流文化在中原地区大行其道,却在其他地方处处碰壁,难以扎根,是因为皇权不需要他们远行散播文化,还是因为他们因为皇权的宠溺,让他们失去了继续发展壮大的野心?
如果独尊儒术从大汉朝实施以来,能够在当时被大汉朝统治的牧族之中播种下去,那么,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会不会就变得范围更大,而不是只是局限于中原地区?
当然,其中有着多种复杂的原因,但被皇权宠坏了的儒家大贤,失去了继续登顶、继续发展壮大的**,养成了惰性的原因怕是分不开的。
815 李哲发难
土蕃的文字被李弘扼杀在了摇篮里,安西牧族部落的文字在李弘统治的十余年里,汉文字成了唯一的文字,如果继续往西推进,强制性的让五姓七望的旁支扎根安西,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散播着中原文化的精髓,与维护皇权的要义。
如此哪怕是百年以后,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但在同根同种的文化上,岂不是比历史上的轨迹要更加辐射的更加辽阔?岂不是更有凝聚力跟向心力?
传统是用来打破的,我们的传统文化扎根于中原大地,却从来不愿意走出去看一看,瞧一瞧,一厢情愿的把自己认为乃是世界的中心,儒家大贤却不知道,在少了开拓创新之后,任何的东西面对时代的发展,都终将是要被淘汰的。
李哲傲然而立,在群臣的目瞪口呆下,在李治与武媚的神情错愕之间,对着孔志约与颜惟贞再次说道:“你只看到了大食王子来到了我大唐朝拜,便沾沾自喜的认为我大唐无人能及,认为我们的文化乃是世界正统!但你可曾想过大食为何会发展的如此强大!他们为什么会强大?他们以什么来支撑他们的强大?以什么来支撑他们的政权,是什么让他们的政权可以得到稳固?佛经要义被我大唐接纳、融合,使得我大唐成了外来佛经的一片净土,使得来自西域的僧人成为了大唐尊贵的使者,但大食为何却能能够以自己的文化坚持着,而让佛经要义无法渗入他们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曾从中汲取过经验?这些你都懂吗?”
面对李哲一连串的为什么,孔志约跟颜惟贞开始显得有些茫然失措,今日原本参加皇室宴会,是打算在陛下跟皇后面前,以孔志约的高谈阔论为开端,而后引申把颜惟贞再推上台来。
从而让渐渐远离传统、向东宫崇文馆靠近的弘文馆,能够从苏敬手里,被陛下交给颜惟贞来掌管。
但不想,他们的目的还没有开始实施,还没有跟在座的官员交流、商讨关于弘文馆的问题,就先要面对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