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5页)

头、布”的喧闹声中沸沸扬扬地开始了。

跳皮筋所用的皮筋为有弹性的橡胶细绳,一般约三米左右。参加者两人各持一端绷直,其他人即可在皮筋上踩跳出各种花样动作,缺人手的时候就将皮筋绑在距离适度的两树之间,可以单人、双人和集体跳。花样包括点、绕、转、掏、压、钩、踩、踢等十余种腿部基本动作。跳皮筋的花样非常多,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刘胡兰姐姐是英雄……”等。

鸡毛毽子,由一堆公鸡毛和两个古铜钱构成,看起来很漂亮。踢毽子同样也是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边踢边念叨着“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从前面踢,从后面踢,从左脚踢到右脚,不想动脚就用书本打,一个人往高空抛,像打羽毛球一样两方对打。

这两种都是大些十岁以上的女孩子迷恋的游戏,翻看书包或口袋,总能从找出一根皮筋或者一个鸡毛毽子来。课间休息时间,不跳到上课铃响时绝不会进教室,快下课的时候,小手已经在课桌洞里摸索着皮筋和毽子了,只等着铃声一响,再投入下一轮的“战斗”中去。

男孩子还喜欢玩滚铁环与打陀螺,虽然这个游戏看起来很容易,但也要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才能让它们不停地转动,很锻炼耐心和手臂平衡力。

滚铁环就是用一根前端呈“U”型的铁棍托着轮胎大小的铁环往前走,环面需要光滑。手握住铁钩,推动铁环向前滚动,技艺高超的男孩可以让这只“车轮”滚很长一段路都不倒下,并且这期间要经过无数凹凸不平的路面和水坑。这个游戏可以看出男孩喜欢驾驭有轮子的物体是其天性,很多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就不玩铁环了,没有人愿意有事没事背着个大铁圈到处跑。

陀螺,是木质圆锥形物体,拳头大小,用一条鞭子不停地抽打,使其不停地旋转。要使它转起来,一开始要很卖力地抽打,而且不能有丝毫的间断,但当它旋转的速度稳定以后,就只需要偶尔轻轻加力抽打一次就可以了。

而丢沙包与打弹弓属于集体作战类游戏。丢沙包是打仗扔石头的改进版游戏。三个人以上,分成两组,两个人互扔沙包,另一队人在两人之间移动,被沙包砸中者下场,如同伙用手接住沙包算得一分,使被砸中者重新上场,有点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斗智斗勇,热闹之极。

还有捉迷藏与老鹰捉小鸡。捉迷藏又叫藏猫猫,这个游戏一般都是放学了,年纪小的小孩的最爱。找地方把自己藏起来不让对方发现,课桌下、门后边、稻草堆、树上都是不错的藏身之地,如果被对方发现,便输了。若对方找不到就幸灾乐祸地发出怪叫声以提示对方,女生爱干净,躲的时候要挑地方,用不了多久时间就会全军覆没,到男生藏的时候,最终往往是男生自己憋不住站出来,还有的藏得好,游戏结束大家都走了,还没被找出来。

老鹰捉小鸡游戏是年纪大些的孩子还有小孩子一块玩的游戏。一般由个儿大的同学充当母鸡,年纪小的孩子当小鸡。任凭“母鸡”使出浑身解数,总还是有几只“笨小鸡”不幸被抓,只有身手敏捷的孩子,才能幸免于难。

谢欣有时候看他们玩的热闹,偶尔也加入进去,和学生们关系处的倒也很是融洽。

不知不觉已经开学了两个星期,花坛里种的蔬菜也都长大了不少。谢欣和赵晓敏去不远处的井里,抬了几桶水把水缸装满,赵晓敏去厨房做饭,而谢欣正在给它们浇水,就听到厨房传来赵晓敏的尖叫声,以及重物落地的声音。

谢欣听到声音,还没来的及奇怪,平时看着沉稳的赵晓敏怎么会这么大惊小怪,完全不会担心赵晓敏会出现烧到手之类的事,记得赵晓敏曾说过,她从七八岁就会做饭,闭着眼就能做饭云云,谢欣也完全没朝赵晓敏受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