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第1/2页)

他毫不猶豫地接受邀請,並立即趕赴華盛頓。在華盛頓,尼米茲聽取了有關克什米爾局勢的匯報。克什米爾問題是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英國蓄意製造的事端。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山區,居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和阿富汗之間,為戰略要地。英國在蒙巴頓方案中規定克什米爾可以自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印度利用由信仰印度教的王公所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宣布克什米爾屬於印度,這違背了大多數人口為穆斯林的地區應劃歸巴基斯坦的原則,因此導致1947年11月印、巴之間的武裝衝突。戰火持續達18個月之久。聯合國對克什米爾問題進行了干預,要求雙方停火,撤出外來軍隊,舉行公民投票以決定克什米爾的歸屬。印、巴雙方同意以此為基礎進行停戰談判,並同意從克什米爾撤出雙方軍隊,以便為公民投票制定協議條款。尼米茲將去監督的即為決定克什米爾歸屬的公民投票。

尼米茲同國務院、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使以及許多國家的政府官員會商,他從英、法、中等國挑選人員組成了他的工作班子,準備4月下旬啟程去印度。

由於印、巴雙方始終未能就停火協議達成一致意見,公民投票的日期難以確定。至6月,尼米茲向聯合國秘書長建議,解散他的班子,由他單獨留下來,靜觀時局發展。

8月,聯合國提出由尼米茲對克什米爾停火作出仲裁併負責起草協議。此事引起印度總理尼赫魯的極度憤慨,他不能容忍美國的代表打著聯合國的旗號進行仲裁活動。尼米茲認為,此事應由安理會出面解決。

杜魯門總統寫信給兩國總理,請他們再次考慮接受尼米茲上將的仲裁。尼赫魯仍認為這是&ldo;美國干預&rdo;而拒不接受。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尼赫魯曾應邀來美,尼米茲與他進行了三次會談,但有關解決克什米爾局勢的問題,未獲得任何進展。最後,安理會決定由一名聯合國全權代表取代了聯合國印、巴委員會。

尼米茲調停的失敗,一方面是由於印度採取了強硬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此時的美國已不再是戰爭時期可以信賴的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堅力量,杜魯門憑藉其優勢地位,試圖挾聯合國以稱霸世界,這必然遭到第三世界國家的抵制。美國已不再是倡導世界和平的國家,這是尼米茲的和平努力失敗的根本原因。

195年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杜魯門宣布出兵朝鮮,並命令第7艦隊進駐台灣海峽。杜魯門親自前往尼米茲在紐約的住處訪問,請他再次出任海軍作戰部長。尼米茲婉言拒絕了,但推薦了自己的朋友福雷斯待&iddot;謝爾曼將軍,杜魯門採納了他的建議。

回到加利福尼亞州的尼米茲又一次接到聯合國秘書長特魯格夫&iddot;賴伊的邀請函,請他出任&ldo;友好大使&rdo;。尼米茲同意了,在以後的兩年時間裡,尼米茲在美國各州和世界一些地區演講,宣傳聯合國和國際和平事業。

尼米茲願意充當和平的使者,這也體現在他對日本人民的友好姿態上。還在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期間,他即命令屬下將繳獲的日本名貴座鐘歸還給它們所屬的各個教堂。尼米茲擔任海軍軍官40年間,在世界各地旅行時,收集了許多漂亮的戰刀、佩劍和一些有紀念意義的鐵錨。其中,有3把日本戰刀。雖然尼米茲上將是在太平洋上擊敗日本人的元勛,但是,他還是在戰後適當的時候把這3把戰刀歸還日本,作為和平友好的表示。此外,他還要求士兵修復了作為日本國家紀念碑的東鄉大將的旗艦&ldo;三笠&rdo;號戰列艦。這一切都體現了尼米茲的長者之風,也使他贏得了日本人民的尊重。多年以後,日本園藝專家代表團帶著他們精心設計的園林布局,來到德克薩斯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在尼米茲紀念中心建造了一座象徵兩國友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