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4/4页)
,他都想明白了。
先说元聿和元逸,他们的打算就如同元初此前猜测的那样,想要借机夺走奕王兵权,但是在元初已经皇帝的双重破坏之下迅速流产。
而元初的目的则是制造事端,混淆视线,打乱皇帝处事的步调,然后为他另一个计划做准备,他从来就没准备把正面战场放在皇帝这里,他原本的战术就是合纵连横,直到最后才一举击破。所以今天他要做的事情算是成功了一半。
另一半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源自意外,虽然他早已经估计到皇帝有同奕王合作的可能,但是这个可能只在三成左右,于是他忽略比计了。结果,皇帝真的是联合了奕王。那么事情就变质了,也就是说筹码变了。
原本是皇帝拿安宋的安危要挟安王出使萧燕,或许一开始这就不是他的目的。他一开始就打算开战的话,那么安王去不去萧燕就更本不重要了,那他去找安王的举动就是一个局,一个引所有人入套的局。首先就是引了元初的开战之心,元初便会尽所能阻止安王出使萧燕,有了元初的举动,就能逼出元聿元逸的局,他们白白地送上了皇帝想要的所谓“证据”,而自己则什么都没得到。另外,有了这么一出“安王谋反”的戏码,那么安王和平出使就变得极度不可信,朝中的主和派便会无话可说,元邺的百姓也无话可说,因为现在是“不是我们要打仗,是萧燕非要侵略我们,看,皇帝都遇刺了。”于是这场战争首先就会赢的民心。
而安王却仍然是筹码,因为奕王——这么多年来奕王同皇帝相安无事,除了一部分的奕王的爱国之心外,另外一部分大概就是安王了。所以,皇帝定是以安王为筹码开出条件与奕王合作,而奕王也答应了,至于具体内容的话,恐怕旁人是无法得知的了。这也是皇帝势必要开战的原因之一,如国没有了战争的牵制,奕王就会变成他的政权下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元邺修生养息多年,国库充裕,如果是一场可以迅速解决掉的战争,估计不会对元邺的国力有太大影响,反而,也会刺激一下元邺百姓,免得太安逸了,国力反而会消于积弱。同时,这也说明了,皇帝并没有长期打仗的准备,估计仍是另有布局啊!
元初有些叹息,这些人类,有的时候真的是比鬼神更加可怕!
对恃
只是,皇帝要如何把这场战争变成一个不会拖延时间、不会拖累国库、不会扰乱民心的战争呢?要知道,萧燕可不是弱国,而萧燕王也不是等闲之辈啊。
皇帝状似陷入了思考,一时也没人敢出声打扰。过了片刻,皇帝才以手支头问群臣道:“方才奕王所言之事,各位卿家之意为何?”
“回禀皇上,臣觉得奕王所言甚是,六位皇子皆已成人,一时也是德贤难辨。奕王所言确是良方。”有第一个开口赞同的,接下去便有更多人纷纷出列赞成。
“回禀皇上,臣也举得奕王所举之法甚是可行。”
“臣等赞同奕王之言。”
当然,大部分的人肯定是会赞同的,这基本上算是一个较为公平的决议,任各家皇子及其属臣各展所长,就是平日不大受宠的皇子也有了表现的机会,这个决定并不会伤害到谁的利益,相反,是给了众皇子难得的可以大肆拓展势力的机会。所以,如果有人反对倒是奇怪了。
只是,元初可不这么认为,皇帝才不会做大好人来个大放送,一定有其他的目的。只是,他苦笑,他目前还猜不出来。
“既然如此,那就照奕王的方法办吧。朕的儿子们也确实大了,该替朕分分忧了。”皇帝挥挥手,做了最后决定。
所有的皇子仍是要跪下来谢恩的,并还要说一些“驽钝”啊“教诲”啊之类的谦辞,元初懒懒地跟在众人后面应和了事。
接下去也确实该进入到最重要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