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4/5页)

纷向前靠拢。

孔义仿佛想起一事,转身指着身边的大汉向太史慈介绍道:“子义,我来给你引见,这是我临淄城的兵曹从事武安国将军。”

原来是武安国啊……等等,不对,北海悍将武安国!

太史慈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眼前的人竟是在虎牢关前与战神吕布恶斗十余回合、被折一臂还可在赤兔马和方天画戟下脱身的武安国!

他不是应该在北海国当官吗?怎么倒成了孔义的兵曹从事了?

孔义倒是替他解开了疑问:“子义,武将军亦是武勇绝伦,想我临淄附近自黄巾之乱以来,地方少有安宁,是我孔族后生文举推荐而来。”

难怪,原来是那个孔融推荐的作用。

人的名,树的影,这武安国肤色黝黑,卖相不佳;不过双目藏神,给人种超卓不群的感觉。身体非常硬朗灵活,显然因大量运动而保持在极佳状态中,更有种由骨子里透出来的威霸之气,非常罕见。

人才呀,可与吕布战到十余回合,可比曹操手下的乐进厉害多了,与高顺单打独斗也不成问题吧?要不是被折一臂,三国中当有其一席之地,太史慈不由生出招揽之心。

忙向武安国亲切致意。

不过这武安国显是出身寒门,见到这些达官贵人颇不自然,显然不大擅长交际,绷紧的脸没有什么笑容,只是有点生硬地道:“幸会!幸会!”

可眼中却颇有感激之意,太史慈大感奇怪,正要问两人是否见过。不料旁边一把柔和却不失活泼嗓音传来“哈哈,你就是东莱孝子太史慈!”。

()免费TXT小说下载

太史慈愕然,不知何人敢如此放浪声调。

却见孔义没有丝毫的不悦,反而大笑道:“文举,快来见过让你念念不忘的太史慈。”

太史慈释然:原来是孔融。久闻这孔融出了名的牙尖嘴利还愿意多管闲事、做人放荡不羁、嗜酒如命。

眼见这园中的来客无不彬彬有礼,倒是这孔融不拘小节,现在未见其人,倒是先闻其声,还真是个挥洒自如的人物。

说话间,一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站到了三人面前,只见这孔融身材高瘦,颇有点仙风道骨之态。皮肤白皙如女子,脸容苍白,却有股罕见的文秀神采,手指纤长,予人一种有良好出身,大族世家子弟的气质,只可惜双目神光不足,否则更是气概不凡,此刻偏偏宽袍大袖,加之一股扑面而来的浓郁的酒香气,这孔融倒真是一派闲云野鹤的高古风范。

太史慈看罢,不由心中暗赞,此人风采犹胜其族叔孔义。

站在孔融左边的人赫然是陈琳,中等身材,虽五官端正,面貌白皙,却颇为平凡,见到太史慈虽看似毕恭毕敬,不屑之色却一扫而过。

略一比较,高下立判。

这陈琳明显带着一般世家子弟以门第看人的缺点,不如这孔融,虽然名声极大且系出名门,倒也颇有识人之才。

历史上这孔融就十分的看重太史慈这个寒门子弟,多次派人照顾太史慈的母亲,更是为不少年轻有才华儿无才名的寒门子弟做广告,还广办学校,开启民智。

当然最让太史慈看重的是这孔融不畏强权,直言不讳,虽然他所讽刺曹操的意见有不少都是迂腐不堪之言,令曹操无比恼火,但总比这软骨头陈琳强多了。

这陈琳先是在袁绍处威风不可一世,还亲自起草讨曹檄文,洋洋洒洒把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后来袁绍兵败身死,这陈琳吓得屁滚尿流,对着曹操摇尾乞怜,要不是曹操怜惜其文采,早就杀了祭旗了。

若是脱下战袍,这曹操本乃风雅之士,对待陈琳也算幽默,认为这陈琳文采的确不错,理由就是那篇讨曹檄文骂的他浑身舒坦,治好了他的头疼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