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 (第4/5页)
而韩浩居然全无察觉,这一切可疑之处都指向了韩浩。
其实说到青州军过河这件事情,责任不在韩浩的身上,张琰这闻喜城的守将当然对韩浩严密监视闻喜城北面的河流的事情非常清楚,青州军若是想要渡河,再向北一些也是完全可以渡河,韩浩哪里有那么多的兵力去照顾这么广大的区域?但是现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张琰这一心想要把闻喜城据为己有的的小人在,韩浩像不变成王匡军的叛逆都难!
王匡哪里知道张琰的真实身份?他只知道张琰乃是韩浩的心腹,连张琰都这么说,事情哪里还会有错?看着张琰大义凛然的样子,王匡非常的愤怒,按照他的想法当然是直接把韩浩叫来,然后杀掉韩浩。
张琰却对王匡说这么作只会打草惊蛇,韩浩此时已经是心里有鬼,否则发生这么重要的事情韩浩为何不一起过来。
王匡深以为然。
高干则认为韩浩在闻喜城的军中威望极高,毕竟前一段时间带领王匡大军从西河郡突围的乃是韩浩,王匡军的士兵无不视韩浩为救星,所以即便是想要对韩浩动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只怕一个不好,闻喜城发生军中哗变,那就槽了。
张琰则趁机提出了那几个亲兵说的主意,这样就可以骗韩浩出城,把闻喜城收回到自己的手里。
王匡闻言大喜,当然同意这么办,不料高干却说这么做还是不稳妥,这么作等于增加了青州军的实力,不如在运韩浩渡河的船上做手脚,弄漏韩浩的船。现在河水暴涨,定可令韩浩的心腹军队死伤无数。
王匡连声叫妙。
于是,王匡便命令张琰带领安邑城的五千士兵会到闻喜城,准备接替韩浩防守闻喜城的任务。
王匡当然不担心兵力过于分散的事情,毕竟按照那几名亲兵的说法,张晟的军队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了,张晟仅仅是弃城而逃而已,只要闻喜城韩浩被支出城去,张晟的大军马上就可以突围来到闻喜城和安邑,到那时,己方势力大增,只要严守城池,即便是青州军来了只怕也是无可奈何,又何惧之有?
张琰带领五千士兵回到闻喜城,韩浩见到这五千士兵大为惊奇,一问张琰,张琰则说这是王匡派来的援军,只说青州军已经占领了新绛城,那么闻喜城的西门就会变得很不安全,这些人是为了加强闻喜城的守备力量的。韩浩闻听此言有理,心道这是好事,也不虞有他。
第二天,韩浩便接到了王匡的命令,王匡命令韩浩带领本部人马渡河袭击闻喜城东面河的对岸到现在还没有撤走的青州军的人数的大营,目的是以多击少,以便振奋士气。
韩浩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现在形势有变,现在河的对岸的青州大营未必是空营,很有可能是诱敌之计,希望王匡三思而后行。
王匡现在哪里信他?韩浩这么说王匡却认为韩浩是在找借口想要替青州军占领闻喜城,马上严令韩浩出城攻击青州大营,为了要韩浩出城过河,王匡还对韩浩说早已经到青州的大营中侦查过,那里还是没有几个士兵。
韩浩万般无奈下,唯有带领自己的本部人马五千人出城准备渡河攻击青州大营。为了不令韩浩生疑,韩浩命令张琰这个韩浩信任有加的手下协助韩浩,让张琰带领船队送韩浩渡河,在韩浩攻击过青州大营后,再负责把韩浩接回来,但其实却是命令张琰在送韩浩过河时凿漏韩浩的乘船。
众人各怀心事,忙碌异常,尤其是张琰,所以没有人会注意到在来见张琰的亲兵中已经少了一人……
大河上,声浪震耳欲聋。
()好看的txt电子书
韩浩忧心忡忡地看着诃的对岸,深锁的眉头好像冬天的浓雾,根本无法散开。
对于青州军,韩浩已经是彻底的怕了,明明是固若金汤的河东郡,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