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 (第4/5页)
交给高顺,后者看完之后一样的喜形于色。
高顺把信件放在桌几上,对太史慈兴奋道:“主上,如此一来,幽州的问题可以解决了。”
太史慈点了点头,心中却道:也许李仙儿等人的行动乃是历史上最早的斩首行动了。不过太史慈并不关心这件事情,对高顺道:“其实幽州的事情并非仅仅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恩怨那么简单。若是想要除掉两人的话,鲁肃一个人就可以了,哪里会像现在一般大费周章,还要令李仙儿等人深入险地?”
高顺闻言大奇,对太史慈道:“我一直以为主上有此奇谋乃是为了迷惑袁绍这般简单,原来还有其他的原因?”
太史慈皱眉道:“公孙瓒的确是飞扬跋扈,但是有一件事情对我大汉有功,那就是抵御外寇的入侵,在幽州的边境没有一个人不畏惧公孙瓒的威名,甚至把他的名字画在箭靶子上,作为练习之用,那些草原民族的的小孩儿更是闻其名而止夜啼,故此,公孙瓒乃是我大汉的光荣,不过公孙瓒野心极大,而且刚愎自用,任其壮大,又会霍乱北方,不如除之。”
高顺点了点头道:“不过主上也说了,那要等到公孙瓒和刘虞打得两败俱伤之时再说。”
太史慈默然半晌,才对高顺道:“这正是我一直等待的,其实刘虞治理地方的能力不错,为人有没有野心,由他当幽州刺史,我实在应该放心得很。”
()
高顺点头道:“这也正是属下感到奇怪的事情,若是换作别人,属下定要说他野心勃勃……”
太史慈摇头道:“若是说我对幽州没有野心那就是骗人了,但我却有更重要的理由要把幽州拿到手中。”
高顺看向太史慈,太史慈沉声道:“刘虞最令我不满的地方是对外族的暧昧不清的态度。”
高顺沉默下来,知道太史慈说的乃是实情,实际上,刘虞的刺史府中就有很多的外族人担任要职。
太史慈叹道:“我不是说刘虞这么做没有半点道理,实际上以现在大汉这种局面,刘虞的政策对稳定我大汉的边关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超过公孙瓒对外族人的那种心理威慑,但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虞活着的时候自然可以控制局面,但是刘虞死后呢?这事情想一想就令人担心。”
高顺默然,太史慈皱着眉头道:“可惜我们却没有办法说服刘虞对外族人举起屠刀,不但刘虞没有那个实力,而且刘虞乃是深受儒家学说熏陶的文人,不但深信‘兵者不祥也,圣人非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诲,而且始终认为我大汉实在没有必要和这些蛮夷民族斤斤计较。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要对付刘虞。”
高顺笑道:“刘虞是谦谦君子嘛!讲究的是以德服人。”
太史慈冷哼道:“跟外族人讲道理?实在是对牛弹琴,他们知道‘德’为何物?”
高顺摇头道:“主上这话说得有欠妥当,主上的新‘五德终始说’明明在说天下万事万物都在五德之内。”
太史慈没有想到,高顺这不大看书的武夫居然会说出这般话来,不由得有点发愣,同时心中欢喜:若是连高顺都对新“五德终始说”留上了心,那自己的学说可以说是彻底的影响了这个时代。
高顺见太史慈没有出声,便继续说了下去道:“按照主上学说的解释,刘虞乃是火德之人,而外族蛮夷逐草而居,当属于木德之人,由此可知,刘虞这般作也并非没有道理。”
太史慈闻言,面色凝重起来,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新‘五德终始说’居然可以反过头来为刘虞的行为作辩解,这实在是大出意料之外。
而高顺的话也提醒了太史慈早就应该注意的事情:那即是说新“五德终始说”虽然完美,但是却是以种谁都可以利用的学说,新“五德终始说”虽然为自己找到了称帝的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