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第2/2页)

我們繼續!

☆、文章中出現物品解釋

三味線:起源 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的三弦,大約成形於15世紀左右。中國的傳統樂器三弦經過琉球王國(現在的沖繩),產生了早期的沖繩&ldo;三線&rdo;,之後傳到日本本土,逐漸成形。而早期的沖繩三線又受本土三味線的影響被改良成現在的沖繩三線。 注意:在日本傳統音樂界中,有時也直接稱&ldo;三味線&rdo;為&ldo;三弦(さんげん,sann)&rdo;,而把中國的民族樂器&ldo;三弦&rdo;直接音譯稱為&ldo;三弦(サンシェン,sansyen)&rdo;。但在中文中由於只採用漢字會將二者混淆,因此一般只稱日本的民族樂器為&ldo;三味線&rdo;。

構造 基本分為&ldo;天神&rdo;(纏弦的部分),&ldo;琴杆&rdo;和&ldo;琴身&rdo;三部分。 琴杆:採用木材。高級的用印度產的紅木、紫檀,廉價有南亞、東南亞產的&ldo;花梨&rdo;等木材。為了便於攜帶,一般都是由三截拼接而成的,分別稱為&ldo;上杆&rdo;&ldo;中杆&rdo;&ldo;下杆&rdo;。與此相對,不能分成三截的琴杆稱&ldo;長杆&rdo;。由於琴杆是光滑的,不像吉他等其他弦樂器有把位標記,因此在入門時培養左手對把位(稱為&ldo;勘所&rdo;)的感覺很重要。 琴身:四方形,正反面蒙上貓皮或狗皮。傳統製法使用一整張貓皮,因此在三味線表面可以看見左右對稱的黑點,這實際上是貓腹部的乳t的痕跡。由於貓皮高價難求,故也使用狗的背部的皮製作,但是狗皮三味線表面的黑點是故意畫上去的,成為一種裝飾。 一般採用絲弦,也有用尼龍材料的。數量為三根,從細到粗依次稱為&ldo;第一弦&rdo;&ldo;第二弦&rdo;&ldo;第三弦&rdo;。 演奏時需要撥子。撥子成銀杏葉形,低級的塑料製成,高級的採用象牙。具體的大小形狀根據流派,音樂和演奏者的習慣不盡相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