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托常�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我们也许认为弟道就是指兄弟友爱,兄弟之间才讲弟道,这个观点也是不妥当的。实际上兄弟姐妹之间乃至妯娌之间,也是要讲弟道的。唐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叫李绩,他本名叫徐懋功,在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至三公,享尽人间荣华,而且经历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身为三朝*,他深得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被朝廷誉为“长城”。

后来,我们中国的历史学家、学者一直在研究李绩这个人为什么会那么成功?他这一辈子为什么走得那么好?总结后,除了大家知道的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之外,还有几点更为重要。

他跟朋友、兄弟之间非常讲弟道,在瓦岗寨的时候,他曾经跟鼎鼎大名的单雄信结拜为兄弟。武德四年(621),洛阳被唐朝打下来了,单雄信被俘。这个时候,李绩就去跟秦王李世民说:单雄信是好人,非常骁勇,我愿意拿我的官职来赎他的命,但是李世民没有同意。李绩说:那好,我不跟你说了。于是流着泪告退。这个时候,单雄信还在责怪李绩:我早就知道你不办实事,就嘴上说说,什么兄弟义气,你根本就没有拼命救我。李绩只好说:“吾不惜余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遂,且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资治通鉴·唐纪五·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中》)意思是说,我不惜余生愿意跟兄长你一起去死,但由于两个原因我没有办法去死:第一,我身已许国,我已经答应秦王,要跟他打天下,我不能死;第二,如果我死了,兄长的妻子、儿女谁来照顾啊?说完李绩拿出刀,割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交给单雄信:“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不负昔誓也!”这块肉陪着兄长埋到土里,这样我就没有辜负当年我的誓言。这就是李绩。

到了晚年,李绩已经贵为宰相,有一次他的姐姐生病了,李绩以宰相之尊亲自为姐姐熬粥。当他的老姐姐看到贵为宰相的弟弟每天为自己煮粥,而且有的时候因为他胡子长,还差点把胡子给烧了,姐姐就跟他说,“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资治通鉴·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意思是家里有的是男仆女佣,你何必要这样累着自己呢?李绩回答:“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绩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意思是:不是因为家里没有人,而是因为姐姐你老了,弟弟我也老了,就算我想经常为姐姐煮碗粥,可还能煮多少次呢?这件事情本来是件小事,但是《资治通鉴》却把它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弟道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跟一个人的丰功伟绩是相提并论的,所以《资治通鉴》里边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

弟之一(3)

“兄弟睦,孝在中。”在当代社会,很多老人家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险,本来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了,但为什么好多老人家晚年的情况不太好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看见子女不和,兄弟之间不讲弟道,不友爱,家庭里闹矛盾,老人家觉得心不安,对自己的子孙后辈不放心。所以《弟子规》讲:“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和睦了,就是孝了。换句话说,孝和弟,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对于长辈孝,对平辈和友人要弟。

“弟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弟”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弟”呢?接下来,《弟子规》会告诉我们哪些履行“弟道”的具体要求呢?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如果兄弟朋友之间不友爱,发生矛盾有争端,原因往往是两个:一个是钱财,一个是言语。这两个是惹事的。为了一些钱财,为了一两句话往往会导致不和。所以《弟子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