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3/5页)

从今以后,奴婢能活一天,命就是主人给的,奴婢宁愿当牛做马,也要报答主人恩德。

曹操为难,刘春跟着自己是为了报恩。再说她一个弱女子,又能去哪里。曹操想起桥玄说过的那件事,别伤了一条性命。

曹操牵着马,刘春坐在马上。尽管她死活不肯骑,怎奈曹操以主人的命令要她骑,她哪敢不从命。

曹操为难,自己都养不活自己,哪里还能再带一个活口?两人沿途乞讨,艰难度日。刘春对曹操关心得无微不至,若不是年龄太小,还真比曹操的母亲在世照顾得都好。

曹操带着刘春向西奔曹阳、后经郏郡、弘农,盘缠有限,曹操不敢逗留,一路奔函谷关。前路还有什么磨难等待着这对临时凑合起来的主仆二人?

世间有爱高如山

曹操和刘春走到郏县以西,村落越来越稀少,好像还没有受到瘟疫和干旱等问题的困扰,民众的生活和买卖还能勉强维持。可看到的百姓劳作,没有一块土地是他们自己的,所有干活的人们,田埂上都坐着监工,悠闲地喝茶,鹰隼一样地盯着干活的人,生怕他们偷懒。

一路西行,进入秦岭山脉北端,道路崎岖难行,有很多临绝壁开凿的道路就在悬崖之上,曹操不敢看脚下的滔滔黄河。

只觉得南边的巍峨的秦岭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古时秦岭草木苁蓉,山上岭下整齐分布着各个高度生长的植物。前面到达函谷关,不知道还有多远,整个小路只有一人可以步行通过。时值三月,乍暖还寒,曹操走得汗水直流,里面的中衣被汗水淋湿得贴在衣服上,脚下的皮靴极其炎热,都快渗出水来。

曹操二人牵着马不知道和马在万丈千仞的悬崖绝壁上走了多久,顺着山势而下,渐入山谷低地,太阳西垂欲坠,才终于来到函谷关。

曹操站在谷底,仰望函谷关,不禁心生敬畏。

函谷关巍峨伫立在两山之间,别说攻克,就连看一眼也感觉头晕。不愧为东汉八大雄关之一。

函谷关东临弘农涧河,西接衡岭塬,南依巍巍秦岭,北濒滔滔黄河,是东西两京的交通咽喉。

函谷关始建于周代,分秦函谷关、汉函谷关,是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中最著名,最使攻方兵家伤透脑筋的关隘。

函谷关地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车道只可以单向行驶,马也只能单行通过,因深险如函,故名函谷关。函谷关中驻扎军队,远处可见锦旗飘扬。关上可见守城将士秩序俨然,身处群山环抱、深谷幽闭之中的雄关,紧锁东西咽喉。

曹操感叹,这么巍峨险峻的雄关,守方只需要一个石丸就能彻底堵塞它。

太学先生在讲课时,认为老子的《道德经》不一定是在函谷关写的,也怀疑老子凭什么要受到一个叫“喜”的守城令“要挟”,现在看来,东来之客无论是谁,必须要从此关经过关西,也只能听凭喜摆布。

曹操来到关中,和守城将士打听老子当年的逸闻趣事。由于那段往事代代相传,守关令祝杳说起来滔滔不绝,并带曹操参观老子当年住的那间石屋。

屋内石几案,石窗台,一切都为石头所造。曹操感慨良久,难道当年老子就是在这里写下《道德经》并从此西去不回?

祝杳告诉曹操,尹喜当年用讲课的方式证明了老子的身份后,留老子给守关将士连续讲了四天。

“朝闻道,夕死可矣。”

尹喜突然顿悟,挂印函谷关,执意随老子西去……

天地依旧,圣人不再,思想永存。

曹操叹息,很难想象八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为什么这么高不可攀,简直是个巨大的迷。对于函谷关的将士,圣人已经离开,影响力却留在了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