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5页)
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第一节:反复
第一节:反复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笔者字面理解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古代大造化的人,往往无声无息、深藏不露。
反以观往,复以验来;
通过反思来洞察过去的事情;再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验证今天发生的事情;
反以知古,复以知今;
通过回顾可以知道古人的经验,用古人的经验可以验证今天发生的事情;
反以知彼,复以知此。
通过反思来洞察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再通过得出的结论来验证当前发生的事情;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
如果发现今天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就到古人的经验中去找答案。
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由“此”推测“彼”,由“彼”推测“此”,万事都有通过“反”而得到“复”的类推规律,掌握这种类推的能力就是圣人的意图,不可不引起重视。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一套:观此知彼、观彼知此、观古知今、观今考古的推理、类比哲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哲学思想。同时鬼谷子还阐述了“古为今用”的哲学思想。
中国人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此类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成语也包含有推理、类比哲学。
古往今来,那些有大造化的人,他们往往都是无声无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虚怀若谷,很难为普通人把他们弄明白。因为他们的思想深不可测。他们认知事物的内在本质,往往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法,他们往往善于用一种推理、类比的哲学思想进行思考,通过很多正面和反面的线索进行推理、类比,得出的结论往往都非常准确真实。
他们不会简单的调查为什么要离去的原因,而会通过到来的现象来类推离去的原因,再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来验证今天发生的事情是否相符。他们不会简单的分析今天所发生事情的原因由来,而会通过把古人的经验教训与今天所发生的事情进行类比,用古人的经验教训可以类比今天发生的事情的原因由来,这样得出的判断准确度会更高,制定的应变谋略也会更有效。
由“此”推测“彼”,由“彼”推测“此”,万事都有通过“反”而得到“复”的类推规律,掌握这种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