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5页)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第三节:化危

第三节:化危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戏。抵戏之隙为道术用。

笔者字面理解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

圣人知道事物已经发展到很危险的地步的时候,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通过细微的小事,洞察未来的变化趋向,制定相应的计谋,进行说理活动。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惊动秋毫之末的小事,就可以撼动泰山一样的大事。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戏。抵戏之隙为道术用。

要根据事物变化的征兆,制定细致入微的计谋,在事物变化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进行实施,就是“抵戏”之术的运用,由此观之抵戏就是一种道术。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方法。

时局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大智慧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迎着风头上的,首要任务是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静观事态变化。

重点把注意力放在变化征兆上,根据变化征兆预测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制定应对谋略。谋略一定要周密,一定要有震撼力,一旦付诸实施,必须要产生“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的效果。这就是力挽狂澜的方法。

根据事物变化的征兆,制定细致入微的计谋,在事物变化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最好治理,付出的代价也最小,这就是“抵戏”之术的运用。

鬼谷子告诉我们,大智慧的人是不会等到事物已经变化以后,才开始应对的。他们之所以能够超凡,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跟着变化的屁股后面跑,而是走在变化前,在变化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他们已经应对完毕了。 。 想看书来

吴使力挽狂澜

吴使力挽狂澜

春秋末期,诸侯之间相互并吞,战火连绵。楚国拥有精兵强将,沃野千里,楚王藉此称霸,决心攻打吴国。当时吴国势单力薄,哪是楚国的对手。

于是吴王急忙派使臣率人前去慰劳楚军,想阻止战争的爆发。

楚将收下吴国送来的金银玉帛和佳酿美粟后,傲慢地瞟了吴国使臣一眼,喝道:“捆起来杀掉,用这个使臣的血涂抹战鼓。”

使臣争辩道:“将军,我们诚心慰劳,可不能斩来使呀。”

楚将捋了捋油黑的络腮胡须,哈哈大笑:“慰劳?这叫朝贡!你们区区小国,只要楚兵每人吐一口唾液,便可淹死你们的臣民。难道还要礼遇你这种弱国贱民吗?”

使臣眼看就要被五花大绑,坐而待毙,决心自我拯救,不辱使命。忽然放声大笑起来:“这次到楚国,果然吉利!这是吴王的恩德呀。”

楚将被使臣的朗声大笑弄糊涂了,问道:“你来时占卜了?”

使臣微笑地点点头,说:“很吉利呀。”

楚将冷冷地讥笑道:“可现在我就要把你杀了,吉在哪里呀?”

吴国使臣挺前几步,坦然地答道:“你若把我杀了,这正是吉利之所在。因为吴国派我来,本来就是要试探将军的态度。如果将军发火了,那么吴国就将深挖护城河,高筑壁垒,全民皆兵,与楚军决一死战;如果将军态度和缓,那么吴国就不相信楚国会去进攻,防守就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