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5页)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要遵循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按照这个道德规范去行事,就会产生众口皆碑的好名声,越是按照道德规范去做,就越会被人称赞,就会达到名副其实的境界。如此这般,即便是反对过自己的人,也会被感动。

故说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所以说好名声来源于好表现,好表现来源于通情达理,通情达理来源于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来源于顺应事物规律,顺应规律来源于适度的分寸。这就是名。

笔者感悟

一个人有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而且为人谦虚低调的人,必然会有良好的名声。有着良好的口碑才有可能给他带来高贵的身份。这就要求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遵循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按照这个道德规范在行事,就会产生众口皆碑的好名声,越是按照道德规范去做,就越会被人称赞,就会达到名副其实的境界。如此这般,即便是反对过他的人,也会被感动。

好名声取决于他的所作所为,他要行善积德、为民造福就是好名声的来源,只要他名副其实就可以确保长治久安。所以说好名声来源于好表现,好表现来源于为民造福,为民造福来源于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来源于顺应事物规律,顺应规律来源于适度的分寸。这就是“名”。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正是反映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的境界。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衰落。他不但从小勤奋好学,而且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

有一次,年轻的范仲淹和朋友郊游的时候,遇到一个算命先生,据说算得很准。范仲淹问他:“你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觉得这个孩子口气太大,不想给他算。范仲淹连忙改口:“那你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问他:“刚才你问能不能当宰相,现在为什么又问能不能当医生呢?”范仲淹说:“只有宰相和医生可以拯救人民。如果当不上宰相,不能最大限度的拯救人民的话,就当医生,一个一个的救死扶伤。”算命先生听后非常感动,热情鼓励他:“你有宰相爱民之志,就一定能当上宰相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改,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待人亲热敦厚,乐于义助他人,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