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周瑜马上问:“用哪两个人可以退曹兵?”孔明说:“江东去此二人,如大木飘去一叶,太仓减去一粟,而曹操得之必大喜而归。”周瑜追问:“到底用哪两人?”

孔明说:“我居隆中时,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一台,名曰铜雀,极为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居其中。曹操乃一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大的叫大乔,小的叫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发誓:吾有二愿,一是扫平四海,以成帝业;另一个是得江东二乔,放在铜雀台上,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曹操虽陈兵百万,虎视江南,其实是为了得此二乔。将军何不去找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派人送与曹操,他得了二乔,称心如意,必然班师返回北方。此乃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用之?”

周瑜问:“曹操想得二乔,以何为证?” 孔明说:“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 曹操命他作一首赋,名曰《铜雀台》。赋中说他成天子,誓取二乔。”周瑜又问:“这篇赋,先生能背下来否”孔明说:“我很爱其文华美,曾背颂过。我为将军一诵。”接着诸葛亮向周瑜诵了这篇赋,为了达到激周瑜的目的,他巧妙地把其中“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共”一句, 曲解为大乔和小乔。其实在这里的“乔”是指“桥”。读时“乔”姓的乔和桥梁的桥使用同一个音。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开座位指着北方大骂:“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故意说: 过去单于屡侵边疆,汉天子以公主“和亲,今天借民间二女,何足怒哉?”周瑜说:“先生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的妻子,小乔乃我周瑜之妻也。”

孔明装作怕恐之状,说:“亮实在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周瑜说: 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反而说: 事须“三思,免致后悔。”周瑜说:“我承伯符寄托,岂有屈身降操之理?我自离鄱阳湖之时,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回头,也不能易其志!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共同破曹。”

孔明说: 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听候调遣。周瑜说:“来日见得主公,便议起兵讨曹。”孔明与鲁肃辞出,相别而去,诸葛亮的目的达到了。 。。

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字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