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2/5页)

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johansen1859~1927)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自从rna病毒发现之后,基因的存在方式不仅仅只存在于dna上,还存在于rna上。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如此重要的学科,自然在高级科技星球早有研究,大西国毫不例外。

他们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全部破解了人类基因的奥秘,分析制作出了人类基因的30亿个dna碱基对的序列图,对于这项技术,花小如相当清楚。

当到达月球,参与到这项研究工作之中,花小如在第一时间就开始破解异形基因的奥秘。

但异形的基因似乎更加复杂,她带来的仪器算出来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设备仍在自动工作当中,花小如的重心并没有放在上面。

但手头上这份结果却出现了意外,它相当轻松地就列出了异形基因的检测结果,并对比人类基因做出了比较,结果太意外了。

异形的基因似乎有自我保护装置,它的序列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工作了近两个月,花小如只是知道了一个大概。异形基因或许拥有六十亿个碱基对,是人类基因的两倍以上。

“嘟”,仪器发出了信息,表示它的分析工作完成了,花小如的目光重新回到了数据上面。

人类基因片段,没错,她就存在于异形基因的第七千万零九十一个碱基序列之中,而这个片段在之前的研究当中没有任何显示。

她就如同剥去了迷雾,突然间出现在了研究结果之中。

“殿下,你来一下,我这里可能有点发现。”

花小如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她把炎叶阳叫了过来。

听了花小如的汇报,炎叶阳愣了一愣:不可能吧?横跨了整个星空的两个物种,异形的身上怎么可能有人类的基因?样本被污染了?

花小如看出了炎叶阳的疑惑,于是补充了一句:“这项研究我试验了两次,两份样本,都得到了同一个答案。”

看着花小如认真的表情,炎叶阳定了一定。他很清楚自已这位首席科学家的工作态度,没有确切的把握,她不会向自已汇报。

这极可能是一个重大发现。

炎叶阳很认真地查看了两次实验的经过,然后对比了两次实验的结果,他的心脏越跳越快了:

花小如没有说错,异形基因中确实出现了人类片段。

“再试一次,我们找一份新的样本过来。”

做出了这个决定,炎叶阳马上找到了张斌辉,他希望张斌辉再取一份新鲜的样本过来,至于原因,他并没有说,他希望确定了结果后再向大家宣布。

张斌辉不疑有他,在那只异形的惨叫声中,张斌辉顺手就剁下来了一片异形的肌体,然后交给了炎叶阳。

取样、稀释、制片、分析,所有的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很快结果出现在了仪器上面。

混乱,与之前的实验一样,仪器无法准确测出异形的基因片段,尤其是第七千万零九十一个碱基序列,它根本就隐形了,仪器无法绘制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