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第1/2页)

不眠不休的地步,這種義人,又有誰能比啊?耐人尋味的是,賴中興、陳平景都不是殷海光

的學生,而殷海光的學生反倒如我所諷刺的:殷門弟子與殷海光的關係,多是「單向會」,

多是靠殷海光提拔而不能有像樣的反饋的。張灝、林毓生等等,無一例外。林毓生口口聲聲

罵李敖,但是為了發表文章,卻不能不託殷海光,到文星來借光。他們這些所謂學人,寫起

信來,罵《文星》「輕挑」(該是「佻」)、罵《文墾》,『不上不四」(《殷海光·林敏

生書信錄》頁七十七),但是為什麼要到「輕挑」的、「不三不四」的雜誌來投稿呢?這不

顯然是偽君子嗎?何況,這種人的文章根本都寫不通的,殷海光收到後,寫信給他:「……

你的作品和譯文,我收到時當即看了一下,『可惡』之聲,脫口而出。蓋因小的毛病大多,

恐需花我三天修改,且需重抄。你應請我吃一頓好飯以補心血。」(《殷海光·林毓生書信

錄》頁八十三)結果殷海光沒有重抄,就給了我,我為之好笑!「殷海光的得意門生的中

文,原來是這樣子的!」我在《給書呆子上一課》一文中,曾經把這篇由殷海光逐字逐句修

改的不通文章第一頁製版發表,鐵證如此,林毓生還能賴嗎?不但文章不通,他們看家的方

法學也是無所施其技的。殷門弟子不知天高地厚,以為會了方法學就一通百通,但在實際遭

遇困境的時候,就不得不發出哀鳴。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國民黨林毓生在美國,寫信

給《海光我師》,嗚嗚他說:「我最近讀書,思想有一個新境界,願意向您報告一下從前我

對thodology(方法論)有一項迷信,認為弄學問必先把方法搞好,這一方固然是受了

logical epiricis(邏輯經驗論)的影響,另一方面更是因為看到『新亞書院型』的糊塗

蟲對方法學不了解,以致搞出自欺欺人的謬論的強烈reaction(反應),事實上,事情並

不是這麼機械,學問絕不是應該把方法學『完』了以後再弄的,方法學如能學『完』,也並

不能一定使人成為大學者。」(《殷海光·林坑生書信錄》頁八十三)殷海光看了這一段,

批註「不謀而合版」,可見這種方法學的萬能論,在幾年以後,就發現是「迷信」的、是

「機械」的、「學問絕不是應該把方法學『完』了以後再弄的」——他們念了那麼多年的

書,才恍然大悟到這一淺顯的真理!但是,儘管恍然大悟,殷門弟子受了才氣所限,他們再

在學海里掙扎,結果也不過乃爾。以多年後張灝、林毓生拿國民黨的錢,跑回台灣做演講秀

為例,講來講去,也不過是故弄玄虛、不知所云而已。他們的功力與成績,幾十年下來,竟

如此可憐,真教我們無法看得起了!

正因為空談方法而實學粗疏,所以一碰到硬碰硬的實學,他們便要鬧笑話,例如林毓生

寫《漫談胡適思想及其他》,說他初中時「細看」過《胡適文存》,看過《胡適文選》自序

一文云云,事實上,《胡適文選》自序只是「介紹我自己的思想」

一篇文章的副標題,又何能把它作為題目?何況,當時此文並沒收入《胡適文存》,只

收入《胡適論學近著》,收入《胡適文存》,是到台灣來以後的事。當時既沒收入《胡適文

存》,林毓生又從何自《胡適文存》中看到這篇文章、可見他是憑空胡吹、自炫年少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