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4/4页)

是还能用的。裂开的给阿母装粮食用,崩口的少煮点就行。勺子也基本烧制成型了,看来今天吃肉喝汤不成问题了。

带着孩子们小心的清洗掉上面的灰,让他们先把碗拿回去待用。陶盆却还要在外面涂一层淤泥以防突然受热破裂。在部落的厨房位置垒石成灶,陶盆接上水放上去,再见了烧烤。

鳄鱼肉太柴,早就不想吃了。正好昨天猎回来的一只小鹿还没有来得及熏烤,今天就吃它吧。

水烧开后,把带骨的鹿肉放进去。天天只吃肉也受不了。半干的土茯苓刮掉外皮,切大块,也一起放进去,煮熟了这东西都是淀粉,嚼起来有点像土豆,只是要硬很多。再跟阿母要一点晒干的香菇放进去提香。收集的盐果子狠心放上一把,这汤还有什么说的?

文明征途的道路总是漫长。王川端着自己的碗看岩洞中的群魔怪相,如此安慰着自己。

喝酒喝出火气来的王川见过,喝汤喝成全武行的,王川算是开了眼了。

这东西分明已经喝过一次的了。上次嫌少,这次就煮了五大盆了,结果说好的平均主义什么的也全都没有派上用场。都靠抢的好不啦?

王川觉得人头大的碗应该够大了,结果后面的还没有装完,前面的已经过来抢了算是怎么回事?靠倒的么?

知道汤热,就准备了筷子,不会夹用插也好啊,直接用手捞这是打算连自己的手一起煮了吃?或者你们这些人还有印度血统不成?吃得满手是油端碗不稳就算了,你这还踩上一脚……好嘛,也不知道先止止血。

王川决定趁冬天来临之前再烧个三五次陶瓷,先存一批再说,要不然以眼前这帮人的造性,到了冬天再和泥捏胚那就痛苦了。至于那些说这东西除了碎的声音脆点,还没竹筒好用的,就再吃几天烧烤先吧。

第17章 来自远方的消息

部落的女人们开始在晚饭后学着裁缝衣服,男人们打磨石器或者研究结套之类的东西。孩子们则惯例围在王川身边的,听他讲一些新奇的事情。

循例让他们认了几个字,检查了一下前面教过的数数,后面大部分孩子就没心听这些枯燥的东西了。相对这些,他们更喜欢听故事和听唱歌。

适合这些听众的故事和歌曲并不算多,他们旺盛的好奇心不把王川问烦是不会住嘴的,今天没有讲解的耐心,还是不讲这些有内容的东西了。

他们喜欢听故事,无非是向往新奇的世界。听歌则是追求有规律的旋律。这种规律美感需求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听说最早流传的歌曲和舞蹈都曾用来祷告和祭祀,可见其被赋予了何等高度。

他们喜欢音律之美,唱歌只是其中一种。乐器表演的音律也同样能让他们满足。没有乐器,用几只碗装些水凑合也行。这些的陶器要发出金玉之声是不可能了,不过敲击这种新奇的东西发出来的声音还是和敲击石头树木竹子等发出来的声音不同的。糊弄一下他们足够了。

果然,在装了不同水的碗边敲出“叮叮当,叮叮当”的一段有规律的声音后,这些人就听得很陶醉了。如此敲击了几段之后,孩子们便带着满意的神色,各自睡觉去了。

部落慢慢的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比如饭后的这些活动,比如饭前阿母查点各自带回来的收获。

以前部落收获少,一眼就看完了,并不用怎么检查。现在收获多了,就要点验一下了。现在部落里吃食基本是管饱的,不过总有记功论奖的时候,比如谁穿比较完整的兽皮,谁在吃饭的时候选择大块的肉块,谁可以额外沾点一下阿母存放的盐霜这类的。

这一天阿母循例查看收成,夸奖了几个男人之后,同样夸奖了几个女人,因为她们带回来了几块大块的薯块。然后却发现藤筐少了两个,而且她很细心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