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 (第3/5页)
将军兵出潼关,打算如何进军,首先攻占何处?”
华安略微思考了片刻,正色道:“洛阳是中原的核心,主力大军直逼洛阳,而后向四周进军,以控制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区域,另外派遣一直偏师,渡河北上,先攻占河东、平阳二郡,而后直逼并州而去,你觉得如何?”说完看向王猛。
王猛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色道:“将军所言极是,主力进攻洛阳,偏师向并州方向进攻,南北并进,中原河北将唾手可得。”
见王猛肯定自己的进攻战略,华安心中更加满意,并下定了兵出潼关的进军策略。
此时,在长安和潼关两地,已经囤积了数量巨大的粮草和军用物资,各种用于运输的大小船只更是数之不尽,而这些都为华安出兵中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与王猛等人仔细的商议一番之后,华安终于确定了进攻的具体路线和各支大军的作战方向。
首先,主力大军由自己亲自指挥,一路杀向洛阳方向,而向并州方向进攻的偏师,则由谢艾指挥。
这个谢艾本是凉国的将领,被自己借来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谢艾见并无战事,曾多次要求率领三千凉国大军返回凉国,凉王张重华也多次派遣心腹前来索要谢艾,但华安以各种理由给拒绝了,并严令杨安和赵武看住谢艾,让其无法离开潼关。
此次,让谢艾领兵作为偏师的主将,华安是思考了许久,才下定的决心,原本,华安打算让王猛领兵出征,作为偏师的主将,但王猛需要留在关中,而剩下的武将,大多实力不是很强,难以担任主将的职责,除了谢艾,真的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况且,自己从凉国借来谢艾,是花了大价钱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其实,在华安的心中,之所以要派遣一支偏师攻占并州,那是因为自古以来,从北向南打,从西向东打总是容易取得胜利,而由南向北打,则多是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原是核心区域,不能不立即占领,在占据中原之后,就必须渡河北上,这样一来,就处在了由南向北进攻的态势,在气势上输了一截,而由并州东下进攻,则完全就不一样了。
华安让杨安和赵武各自领兵两万跟随谢艾出征,另外派遣四万后备人马,担任谢艾大军的后勤运输和补给。
而在华安亲自率领的主力方向,则有亲卫军一万人马,无当飞军一万人马,邓羌的三万关中军团,总用五万人马,作为进攻中原的核心力量,并配备五万后备兵团,另外,陈破虏和陈灭胡的两万梁州军镇守潼关,随时准备增援中原方向,还有李亮的一万益州军团,负责押运主力大军的粮草,也随时可以增援前方。
在关中方向留守的,则是王猛与麾下的三万关中军团,完全可以确保关中无虞。
大军远征,最重要的莫过于后勤的保障,两路大军分兵出击,对后勤的要求就更高了。
为了减轻后勤的压力,两路大军,全都依靠水路运输后勤补给,尤其是华安的主力大军,完全可以凭借宽阔的黄河,运输海量的物资,甚至,连华安的亲卫军一万人马,都乘船顺流东下,以保存士兵和战马的体力,而谢艾一路人马,则必须逆流而上,就只能用船只运输各种物资了。
在经过连续近半个月的准备,两路出征大军完全准备就绪,各种物资也全部运输上船。
华安一声令下,两路大军共二十余万人马,分别从长安和潼关出发,浩浩荡荡的向并州和司州进发。
谢艾一路人马不足十万,从潼关渡河北上,并沿着黄河向并州方向进军,华安则率领亲卫军人马和后勤运输人马,乘坐大船从长安附近出发,顺流直下,而邓羌的三万关中军团和诸葛雄的一万无当飞军,以及数万后备军团,则沿着黄河的南岸,与华安并排而行,陆上主力大军的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