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4/5页)
就连兄弟都没得做!”
伦敦的另一边:
“我昨天无意看到一部非常好玩,非常酷的电影,如果不是我有事,今天我还想去看一遍!”
“真的么?什么电影?”
“两杆大烟枪,哇哈哈,别提多逗了,我在电影院里都快笑死了,旁边甚至还有人笑趴在地上的。”
“不会吧,真这么搞笑?报纸上不是说那是个自大狂拍的电影么?”
“什么自大狂,那都是报纸瞎说的。快去看吧,你绝对不会后悔的!明天我和你讨论结局,结局那最好玩了。”
“OK,正好晚上没事,我去看看。”
第二天:
“看了吗?”
“看了,我都笑翻了,这电影真是不错,我准备明天请全家人再去看一遍,我弟弟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的。”
“哈哈,我推荐的哪会有错?明天我约了一大帮人去看这部电影,一起吧!”
或者,在伦敦的另一边。
“今天晚上陪我看电影,哈德那家伙说搞笑极了,整部电影风格非常独特,他现在满大街找里面演员们穿的衣服,说那简直是酷毙了!”
“啊,我约了女朋友吃饭!”
“什么?你又有了新女朋友?你敢骗我,我就杀了你。如果你敢耍我,或者我认为你在耍我,我也杀了你。如果你忘了,我也会杀了你。事实上你要很努力才能保住小命,我说的话你听懂了没有?因为如果你不懂,我就杀了你!”
“呃,FUCK,你搞什么?”
“哈哈,这就是哈德那家伙介绍的电影,两杆大烟枪里的台词,很好笑吧?”
“好吧,看在你要杀了我的份上,晚上一起去吧。”
在1995年九月的英国伦敦,一股风潮在莫名地卷起,先是几个人,慢慢地扩散到几百人,到这股风潮慢慢渗透进最为年青最为活力的大学校园时,那暴发而出的激情让无数人措手不及。
或许,连那些热衷于不停拉着没看过的人,喋喋不休地介绍着《两杆大烟枪》是如何如何经典时,他们有都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
“应该是万错之兄,NO是之母,好吧,之兄之母不都一样?”
“我宁愿用鸡腿自卫比较安全一点!”
“枪只是装样子,高手都是用刀!”
《两杆大烟枪》中的对白在大学校园中仿佛风暴一样蔓延,席卷而去毫无半分阻碍,特别是当说出台词的人洋洋得意,而对面的人却哑口无言时,一探究竟与刨根问底便成了唯一的想法。
先是一两所大学中的学生们成群结队,仿佛奔仆战场般组团围观,继而整个英国的学园一到晚上便空无一人。
做为潮流的带动者,这些大学生们,或许是看完之后满嘴的英式台词与厘语,或是四处寻找与剧中人相仿的,酷劲十足的衣服用以武装自己,或是疯狂寻找那些劲暴刺激的英伦摇滚、重金属、雷鬼、朋克与爵士歌曲,听上个百把十遍也不在话下。
新兴的网络,让这些最具时代感的人们找到了知音。
“跪求《两杆大烟枪》里全部配乐!”——网友暗黑魔法师
“求《两杆大烟枪》里赌钱输了的那段配乐!”——网友超级烂人
“杰森斯坦森刚出场时的那件黑色风衣哪儿有卖?知道的好心人给个地址啊,我要买给我男朋友!”——网友珍妮。
“维尼琼斯戴的那条银条项链在哪买?我找了三天了!高价求购!”——网友杰莱德
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找到了共鸣,找到了知已,找到了可以有关这部电影的一切乐趣,风潮如太平洋上的暴风之眼一般,渐渐兴起。
更可怕的是,这部电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