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3/5页)

定尽心尽力,保卫荆州!”

接下来汉帝任命的基本上都是皇室中人,刘焉、刘虞皆被任命为州牧,皇室的影响力因为汉帝的旨意瞬间升高,任何的实力在皇权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

这一刻,汉帝感觉十分的畅快,这才是当皇帝的滋味,朕说的就是天命,何人敢阻挡。

“即日起三公筹办粮草,不得有误!”汉帝坚定的说道。

三公感觉十分的郁闷,筹办粮草怎么会落到他们的头上,看汉帝的架势分明是强买强卖了,王允正准备争辩什么,被身后的袁隗拉住了,附耳劝了几句。

见平时违逆的文武百官,都不说话了,汉帝更加的意气风发了,甚至有一丝飘飘然,天下在握的感觉充斥着汉帝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汉帝飘过之后,语气也充满了愉悦。

太傅袁隗拜道:“前北地郡太守贾荣不遵朝廷诏令,竟然将北地郡的军队带到了灵州,还请圣上裁决。”

听闻此言,汉帝眯起了双眼,他似乎已经看到许多的封疆大吏都握兵自重、不尊朝廷的号令的局面,汉帝也知道放权给各州州牧的一些后果,不过现实容不得他不如此做,因为国力支持不起那么的军队,想来十分可笑,泱泱大汉竟然连军费都支付不起。

弟子被弹劾,蔡邕坐不住了,不管贾荣做的对不对,看如今汉帝的架势,大有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意向,哪还有平时一副和气生财的模样,“老臣有事启奏,前北地郡太守贾荣有功于社稷,望圣上明察!”

汉帝笑道:“蔡大家请讲,贾荣有何功劳?”汉帝的耳边最近总是听到贾荣的名字,不经意间也就记住了。

“贾荣在北地郡任职期间,开荒两万余亩良田,减轻大汉的负担,大汉似贾荣这样的太守又能有几个。”言及此处,蔡邕的语气中难掩愤怒之意,而今在蔡邕的眼中,有功于百姓才是最重要的,不知不觉,蔡邕已经离世家越来越远。

张让也趁势进言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而贾荣在黄巾叛乱中立下奇功,又在羌人叛乱中屡胜羌人,实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望圣上明察。”

汉帝摸了摸颔下的胡须笑道:“爱卿之言有理,封贾荣为护羌校尉,即日起率领本部人马抗拒羌人,不得有误!”

既然都说贾荣是一员战场猛将,那么朕就封他为护羌校尉,护羌校尉,羌人叛乱了,自然就由他来镇压;贾荣不尊朝廷号令,彻底的触怒了汉帝,谁让汉帝在飘飘然的时候听到贾荣的坏话呢,只能说袁隗太有眼色了,这打压敌人是要看时候的。

满朝文武发现他们眼中的汉帝已经变了,是那么的深不可测,封贾荣为护羌校尉,明面上是升官,而实际上则是用贾荣的军队去消耗羌人的兵力,如今西都有皇甫嵩镇守,董卓辅助,即使贾荣有心抗辩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率领士兵冲到前线,这样一来,贾荣战死沙场也未可知也,即使蔡邕得知这一情况,只能喟然长叹,身为武将,职责自然是保家卫国,以前的汉帝哪会有这种手段。

汉帝在群臣的眼中已经成了书上所记载的那样,大部分的官员也深深的感受到了皇威的深不可测。

官员看向汉帝的眼神充满了敬畏,这一手玩的实在是太漂亮了。

汉帝对任命十分的满意,今日的朝堂也是有史以来最爽的一次,从下朝嘴一直没合拢过,总体来说,汉帝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真正的敌者,最基本的也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让外人无法揣度心中所想。

幼年即位,汉帝能有今日的成就也是自己一步步的摸索而来,相比于那些幼年有父皇教导的皇帝,起步上就弱了很多。

任命传到灵州,贾荣正在忙于香皂的制作上,又经过近一个月来的研究,贾荣成功制作出了香皂,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