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 (第2/5页)

,贾荣仅去过两次蔡府,对于贾荣在虎牢关的战绩,蔡邕没说什么,他也明白关东诸侯是不会放过贾荣的。

何况关东诸侯的作风连西凉军的一半都不如,看看诸侯联军走过的村子郡县就知道了,不用尸横遍野来说,也足以称的上秋风扫落叶了。

“恩师,如若有什么事,传唤我一声就可以了。”贾荣语气恭谨的说道。

蔡邕道:“不知志远会如何对待圣上?”刚刚入座,蔡邕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雒阳城西凉军一家独大,若贾荣有意成为大汉中兴之臣,辅助圣上,外劝各路诸侯,则大汉中兴指日可待,像蔡邕这样的老人,最乐于见到的就是大汉能够中兴,国泰民安,连带着贾荣也能名留青史,在世人的眼中,这是最大的殊荣,应允了蔡琰和贾荣的婚事,也就将贾荣当做了一家人。

贾荣道:“恩师此言差矣,每一位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是弟子毕生的梦想,大汉久经战事,国力凋敝,关东诸侯名义上是清君侧振兴大汉,其中真心为汉者,能有几何?让他们进雒阳之后,最先做的不是安稳百姓,恐怕是想着怎么去争名夺利,怎么把弟子给杀死。”

蔡邕叹道:“难道十八路诸侯中就无一人真心为汉?”

贾荣苦笑着摇了摇头,如果论真来说的话,曹操算是一个真心为汉的人了,不过在权势的熏陶下,大汉还是葬送在了姓曹的手中。

蔡邕道:“不管怎么说,这天下始终是汉室的,希望志远能够真心为国,让大汉的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放到以往,蔡邕肯定会说让皇室中兴,保卫大汉社稷。

在贾荣的影响之下,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变成了为百姓考虑。

贾荣道:“恩师尽管放心,弟子起身微末,自然懂得天下百姓的疾苦,有朝一日,弟子必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不为一日三餐担忧,不为身家性命担忧。”

蔡邕眼中闪过一道亮光,现在的贾荣无疑是最具有魅力的,将天下事系到自己身上,敢有这份自傲的人,放眼天下能有几何?

本周首页精选,大家一起努力,将铁骑往上推推!

三四二章:兵临城下(上)

“志远有什么需要我这个老头子做的,尽管明言,还有,就是常去府中看看琰儿。”蔡邕临行前嘱咐道。

贾荣感到心中有一道暖流缓缓流淌而过,在遍地都是尔虞我诈的雒阳,能找到一份真正的关心何其不易,尽管这个老者有时会反对自己。

在贾荣的命令下,虎牢关孟津关平津关的士兵全部撤到了雒阳城。

不用贾荣劝导,得知董卓身死的消息之后,臧霸当即带领麾下人马加入西凉军,臧霸所部士兵无一人出言反对,他们被留在虎牢关,说白了就是被遗弃在了那里,侥幸回来,自然想起昔日里贾荣的千般好,尽管这人也有些毛病,不过这些毛病好像在加入西凉军之后全部成了优点,没有士兵会嫌弃主将对他们太好。

董卓的葬礼很隆重,这个在大汉朝堂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或许若干年后,后人想起董卓,只是史书上简单的几句评语,放眼整个历史,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能有几个,多少雄韬伟略之辈,挤破头想要在其中占据一点地方,他们中间不乏惊采绝艳之人。

西凉军部曲将领和董军将领全部参与了董卓的葬礼,看着队伍中有着朝中官员的身影,贾荣暗笑道“看来董卓在朝中不是那么的不受欢迎啊”。

董卓的死去,贾荣顺势崛起,取代了董卓在朝中的地位,一日之下万人之上,带剑入朝,面见汉帝而不拜。

半月后,雒阳城外聚集了十八路诸侯所有的军队,除去沿途关卡驻扎的士兵和攻城之时死亡的士兵,联军共计十余万人,旌旗遮天蔽日,连绵数十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