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5页)

知予万古心。(杨万里)

李白对月最是一往情深,他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把月作为自己的知己,想象明月可伴他饮酒。后来苏轼也这样写道:“已托西风传绝唱,且邀明月伴孤斟。”明月又可送他远行,“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明月还可带着他的心送朋友到远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竹子也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晋王徽之把竹作为不可须臾离开的亲密伴侣,他对朋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耶!”苏轼有诗曰: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

清代画家戴熙这样写道:

微风报竹,修竹自语。

下有幽人,与竹为侣。

若闻竹语,属我写汝。

写竟问竹,竹笑而许。《历代论画名著汇编》第567页。

最使人动情的大概莫过于花了。古往今来咏花诗不知凡几。杜荀鹤的《春闺怨》: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早落,悲妾似花身。

是其一例。这是以花自况,花亦我,我亦花,寄托了青春难再的感伤。《红楼梦》里黛玉的《葬花吟》更极沉痛之至: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黛玉为怜惜桃花落瓣,将它葬于花冢。后来来到花冢又哭吟此诗。她这种行为的确是够“痴”的。但是不“痴”,她那红颜薄命之叹便没着落了。

。。

2 抒情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1)

正如饥思食、渴思饮一样,人有情就要宣泄、抒发,否则便活不下去。这是人的生物、生理—心理要求,是普遍的自然—社会现象。而宣泄、抒发就要有点反常或变态;不反常、不变态则感情无由宣泄和抒发。变态的深浅、久暂是与感情的强度成比例的。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类的情感。我认为情感是人类生命的本质力量,是人类创造力量的源泉。狄德罗说:“凡有感情的地方就有美。”*说:“热忱、激情是人类向他的对象拼命追求的本质力量。”《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34页。列宁也说过,如果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到人类的真理。人类的情感是寻求人类真理的强大动力”。人愈是有情便愈具有人的本质,愈富有创造力量。“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和一切杰出人物都是至情至性之士,冷血动物、薄情之人是不足取的。一个感情枯窘的人,不能成为创造者;为了创造就必须是自己事业的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者,必须体验着一切喜悦和痛苦。感情冷淡便没有行动的愿望和力量,一切真正伟大的人都具有伟大的情感。赫尔岑说:“没有心的人总是一架冷淡无情的思维机器。他既没有家庭,也没有朋友,也没有祖国;心是精神发展的美妙而不可或缺的基础。”

这还不够,要赢得真理,是不需要冷淡无情的,而需要热情。有时还需要思想的偏爱。“没有偏爱就是一种不定式,就是无情……也许偏爱比公正更需要”。有一次赫尔岑看完哈姆雷特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莎士比亚是伟大的,伟大无比!我刚才看完回来……我不但流了眼泪,而且还号啕痛哭了……我全身激动着走回家。”《心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16—217页。赫尔岑就是这样一个热情澎湃之人。A�托尔斯泰明确肯定:“文学的一个总的目的是:从感情上去认识伟大的人。”《论文学》第14页。梁启超指出:“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理解来引导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