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2/4页)
;新;章;节;请;到;8;0;0;小;说;网;(;w;w;w;.;8;0;0;b;o;o;k;.;n;e;t;);(s。 ;)
在历经两次动乱之后,人们本就渴望,能有明君出世,以使国泰民安。(。 ;千千)进入文德二年以来,百姓的愿望和朝廷的所作所为竟是不谋而合,这就令当今皇帝、当今朝廷的变革符合民意,乃至威望渐长。
三月中旬,离开京城近两个月的寿王李杰终于传来了消息。
在感叹了一句谁也听不懂的“通讯落后”之外,海无影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封来自归义军的密函:
臣弟已于二月二十三日抵达沙洲,路上虽有波折,但所有人员全部安全。
目前,归义军情况颇为复杂,和张淮鼎大人所言完全一致,归义军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外患很简单,时值西北地区正在发生民族大变动,在沙州周围的吐蕃、回鹘、吐谷浑、龙家、仲云等许多异族政权,从东、南、西三面对归义军构成威胁。
尽管如此,外围的因素却不是归义军的主要问题。
至于内部原因,究其根源,在于张淮深当政名不正,言不顺。对归义军来说,执政者张淮深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这是最为不利的一面,朝廷不授给他节度使旌节,就表示不支持他当节度使,长期下来,就使得归义军内部出现了不少窥觑权势之人,蠢蠢欲动。
(按史书记载,大唐朝廷于文德元年十月最终授予了张淮深归义军节度使旌节,但归义军内部的矛盾已经激化,大顺元年即公元890年,张义潮女婿、沙州刺史索勋悍然发动了兵变。由于变生肘腋,猝不及防,张淮深及妻子、六个儿子都被杀死。自此,归义军开始走向没落,并实质性地脱离了大唐的管制。)
在张淮鼎离开长安后,海无影仔细分析了宫中留存的有关归义军的资料,张淮深屡次遣使唐朝,而朝廷也派遣左散骑常侍李众甫、供奉官李全伟等上下九使,先后几拨人马,赐给张淮深金银器皿、锦绣琼珍等各种各样的贵重物品,唯独没有授予张淮深一直请奏的节度使旌节。
处理归义军事务的乃是田令孜,之后是杨复恭,作为皇帝的李儇反倒是不知其中详情。当时,张淮深得父亲张义潭和叔父张义潮先后在长安为人质死后,张氏再无关键人物在长安为人质。张淮深有六个儿子,却不肯派一个儿子到长安当人质,这就使得朝廷对他不能完全放心,怕张氏像其他藩镇一样,坐大难制。
田、杨二人皆以此为由上奏李儇,这也迎合了当时李儇的心态。至于田、杨为何一直不喜张氏当政,海无影无从知道。
深入了解过这段历史的海无影对于李杰之言,自是认可。
李杰的密函很长,海无影一边看一边思索着。
张家、李家和索家,这是支撑归义军的三大家族,也是最有可能和实力谋逆者,另外,张家内部似乎也有派系,分别和索家、李家交好,具体情况还有待查实。
臣弟宣旨之后,分别约见了索家家主,沙州刺史索勋以及李家家主,凉州司马李明振,这两家家主在表面上都认同我朝之正统,也支持朝廷任命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
鉴于形势复杂,臣弟决定改变计划,会在沙洲一带暂且住下,希望可以使得三家的意见达成一致。
在信函的最后,李杰写到,有关“恐吓组织”一事,臣弟已经知晓,会照皇兄旨意办理。
看完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