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4/4页)

地二十多米处,一个毛球小兽,无声无息从土地下面浮上来,泥土散开又合并,毫无声响。吞掉一个下落的金色光点,再次静静伏地等待。良久,待几米外再次金光闪现,小兽入地消失,依然毫无声息。瞬间出现在金光落下的地方,小兽再次静伏,一切波澜不惊,了无痕迹。

………【第四十章 进阶(1)】………

牛头部落生活很简单,简单到有些刻板,每天程序一个样,拔营,扎营,吃饭,祈祷,睡觉,再拔营,再扎营。日复一日,不断重复。华汉跟随部落迁徙快十天了,对牛头人的生活、性格有了不少了解。

这是一群心思淳朴的兽人,这是华汉的结论,嗯,那个会光的老怪物除外。

为啥如此判断?华汉总觉得舌头巧的人心眼就多,靠不住,说话少的自然心眼实成,心思少。老怪物话特别多,其他牛头人肢体语言和手势多,说话少,开口也只是简单说几个词。比如营地后面的老牛头人,只管低头做活,磨石碗,磨骨刀,收拾兽皮,反正很少说话。指点小牛头人的时候,嘴里嘣一两个词了事。老怪物则不同,华汉平常睡在白狼皮上,就在老怪物身边,当有兽人过来找他的时候,总是长篇大论,一本正经说个不停,偏偏来人都是仔细倾听,还不断点头。

话说小兔子暗地留意牛头兽人说话,收获倒不少。毕竟前世学外语很重要,从初中一直学到大学。虽没学会多少,学外语的方法倒是挺了解。听说读写,这里能用到的,只有仔细听哈,能部分听懂就好。好在有真实语境,小兔子仔细留意牛头人交流,最初学会的词是“图斯哈比”,其次则是“祭司”,再其次是“小家伙”、“小牛犊”、“牛尾”等。在老怪物旁边呆得时间长些,听兽人多次说起“祭司”这个音节,华汉判断是老怪物的名字,同样,他断定“小家伙”和“小牛犊”是小牛头人,再后来,“牛尾”是指营地后面的老兽人。

这几个重复出现的音能分辨,也知道指的是谁,具体含义则不明白。

老怪物,也就是“祭司”说话最多,说起来念念叨叨的。从他那里华汉却没学会几个词,根本听不懂说啥。相反,小兔子学习牛头人语言最快,获得词汇最多的地方,则是沉默寡言的牛尾。扎营后吃饭前,小牛头人要在祭司那里听他讲一通植物,草药之类东西,华汉则趴在旁边昏睡补觉,没办法,一点听不懂。饭后,哈比瑞兽就归“小家伙”照料了,因为要到牛尾那里学习制造技能,而且哈比瑞兽蛮喜欢那里,他就带着华汉一起过去。说起营地里最爱呆的地方,还是牛尾这里,磨磨猪牙,看看老牛头人做手工,旁观一下他教导小家伙,顺便学点词汇,小兔子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这里。

同样挺满意的,还有小毛球。老牛尾那里存着笑脸兽的腿骨,每次过来,它都要爬上去啃咬好久。也许是看华汉的面子,也许是骨头太多不在意,老牛尾从没阻止过,一直闷头干活,同小牛犊的交流也多是手势和眼神,偶尔说说话,也不过是崩出几个简单词语。华汉在旁边仔细听,仔细看,收获蛮大。还不停摆弄磨石、猪牙等物玩耍,不亦乐乎。

石碗,木碗,骨头,骨刀,骨针,木头,棍棒,武器,石刀,磨石,牛尾嘴里嘣出来的词,反反复复就是这些,指代很明确,说的无非是身边或者手里的东西。看得明白,听得清楚,学得就快。牛头人生活简单,所用的东西就那么一些,当他们说起器物的时候,华汉已经能听懂大半。

除了这些“收获”,小兔子偶然做了件事,却让整个部落疯狂了好多天,添了不少笑料。

话说,刚开始有几天,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