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5页)

“开光仪式?”

蝶儿重复着父亲的话。

“是了,今天是元旦。”

于是蝶儿又仿佛看见童童、燕子她们在观傩的人群里兴奋的样子。

“哦,那我也去走动走动。” 杨老说。

“人多,再说空气又不好……”

“你们要是不愿意,我自己去。”。

“……”

淑颦还想劝劝。但是,她知道如果再说下去,父亲肯定会不高兴的。

下午,蝶儿终于退了烧。但是,她仍然没有什么食欲。

淑颦为她端来了一碗清淡的米粥。

蝶儿口里没有味道,米粥喝不下。

去看傩神开光的杨老和广春还没有回来。

迷糊的她却听见母亲一边发着牢骚,一边在厨房忙碌。

“都一下午了;太我行我素了。”

也不知道淑颦是在心疼父亲还是在责备丈夫。

“不知是他们去了灵羊神庙还是魁星阁?”

杨老如今是返老还童了,脾气秉性越来越像个小孩,决定了的事,竟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头的。

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

母亲和父亲都很自然地宽容杨老的任性。

有时蝶儿甚至都有着微微的嫉妒和羡慕。

欧阳、童童和雪涛是在蝶儿家门口碰到的杨老和广春。

淑颦把大家接进客厅,示意蝶儿还在睡呢。

杨老微微出了点汗,让淑颦泡些茶端过来。

谈起刚才的仪式,欧阳问:“怎么没有看见杨老你们?”

原来是细心的广春估计灵羊神庙那边太嘲杂,领着杨老到魁星阁。没想到这边也是人山人海,他们没敢往人群里靠,只上了文昌阁远远的眺望。

文昌阁与魁星阁遥遥相对。魁星也称文昌星,又称文曲星。在羊城文化中,魁星与文曲星是同一星神,是主文章科举之星宿。

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神像头部像鬼,蓝面赤发,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右边的“斗”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

因为古羊城区域横跨吴楚越三地,根据古人以星空分野的原则,处斗牛之间,文曲星主羊城,因此在赣傩文化中祭拜魁星几乎成为羊城人的专利。羊城自宋以来才子辈出,被誉为才子之乡,这与羊城文化中对魁星的崇拜有一定的联系。

童童问:“杨老,同是傩舞,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傩神。在灵羊神庙的傩神是个大将军呢。”

杨老笑道:“别看我们羊城地方不大,这傩舞的规矩可大呢。灵羊神庙代表的是武傩,魁星阁代表的是文傩。”

广春道:“在羊城将魁星作为区域文化的主宰之神来祭祀,正是千百年来羊城才子文化兴盛的一个内在的精神源动力。”

雪涛问:“这之间有区别吗?”

杨老道:“当然有。傩祭这种仪式从远古一直延续至近现代。然而,驱鬼逐疫的本来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了,特别是‘傩舞’逐渐发展为‘傩戏’之后,成了戴着面具表演的戏曲形式。武傩的大部分风格还保持了气势澎渤、古朴沉重的原始韵味,文傩则几乎每角必唱,可谓唱、做、念、打齐全,如不戴面具,真不知是戏是傩。”

广春道:“傩戏乐曲就有近二十种,从器乐角度看,完全可以与京剧、采茶戏相媲美。其曲调有:《浪淘沙》、《小桃红》、《水鲤》、《刮骨飞》等,可谓悦耳动听、喜庆欢快、雅俗共赏。”

杨老聊起器乐,顿时有了精神:

“傩戏也分文武场。‘文场’有二胡、笛子、大唢呐、小唢呐等。‘武场’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