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2/5页)
瓷窑所须的地基一般来说,是在三到四亩。当然地方越大,越好挪开空间。王画看到工人在搬运,他脑海也在思考着下一步的安排。
首先就是窑炉,不同的窑炉设计,对聚火、空气通风程度、操作以及烧制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在巩县这些窑炉形状必然要淘汰。他在脑海里回想宋朝定窑的窑炉进化。
对于定窑窑炉形状,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掀起你的盖头来。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一个馒头形。但开始在宋朝定窑窑炉是马蹄形的,后来到了金朝时,才发展成馒头形,这种窑炉形式很快被普及,象磁州窑一直到建国初还在用这种馒头形,或者又称为蒙古包形。
王画也不完全是复古。有许多好的工艺,还是让它提前实现的。比如烟囱,从唐到宋朝,窑炉盆腔小,烟囱细长,到了明清烟囱越来越高大,最后从圆柱形,也改成四方形。这一点对火力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现在高大,很难实现,因为没有水泥,缺少坚固的凝固剂。但现在这种烟囱必须要改良的。
然后就是装匣技术。
现在烧制瓷器都使用层层叠加烧制,又称叠烧,所以内外底都留有支烧痕,这比如一个人的脸,长得再好看,可脸上出现一大块黑疤,未必不怎么雅观。还有一点就是叠加在一起,造成作品有烟炱与砂粒粘附。这也是后世出土的唐瓷,所称的黑点。到了晚唐五代,人们发明了单件装匣烧法,改变了这一缺点。可另一个问题再次出现,没有很好地利用炉的空间,产量低下。
于是从宋朝定窑后期开始,出现了覆烧法。也就是用一种垫圈组合式匣钵烧瓷。这种方法很先进了,现代烧瓷的多层叠合炊具笼屉就是从这种方法上演变的。
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因为覆置,器口不能施釉,以免粘连于垫圈上。后来的古玩界称这一现象为芒口。但艺人不是傻子,为了将这一缺点掩饰,在芒口上镀金镶银边,将芒口的里胎遮掩。
王画的第一个瓷窑正是打算使用这种烧瓷方法烧瓷的。
其实不要多,只凭借着这一条方法,瓷器的质量,以及产量,将会大为改观了。
还有相关的器具,现在窑上并不缺少。可有的器具也很落后,还有的器具现在根本就没有出现。但这时间不急,可以一边建设新窑,一边对此改良与制造。
地方腾出来了,王画估模了一下,大约还相差一两亩田的土地,明天去一趟县衙吧。
但他没有立即回去,他还要去看一下他家地里的沤竹坑,竹子沤到什么地步了。估计也差不多要好了。
本来还想闲着无聊,试制一下新笔,为此他还收集了许多动物的毛发,可现在看起来,遥遥无期了。
他在前面走,小大娘在后面紧紧跟随,眼神里有些好奇。本来以为他是一个大人物,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是一个一般小地主人家嘛。可为什么那些公主郡主的,还有那些皇孙世子的,对他那么客气?
来到了竹坑,王画用手捞了一把,放在手里察看。
这时候天色渐晚,窑洞上的工人也放工了。三三两两地往家中走来。
王画身后传来一声:“回来啦?”
王画没有回头,就听出是孔黑子的声音。他放下竹子,站了起来,看着孔黑子答道:“回来了。”
突然小大娘捂起嘴巴,凝视着孔黑子。
王画狐疑地看着她,难道她也认识孔黑子?孔黑子脸上也茫然一片,这个小姑娘看来又是这个徒弟在外面“拐带”过来的,但自己不认识啊,为什么她用这样的眼神看自己。
公孙大娘过了一会儿才惊讶地说道:“你是孔别将叔叔?”
别将?不但王画,就连陆二狗他们也大吃一惊。唐朝军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